——
盛修没说“熟人”是谁,好像只是随口一问就揭过了这个话题,花祈夏满头雾水地挂了电话。
不过很快,她就知道她哥说的人究竟是哪位了。
第二天中午,李行简约了花祈夏在滨海校区外吃火锅。
期间她把花祈夏选择的那位外国导师信息传给了自己的朋友,很快就收到了回复。
“这位朴尚隐老师的名字我之前也听说过,好像是前年还是去年来着,g国教育委员会的副秘书长带了一行人到华国的几所大学访问,当时我也去了,这个老师就是g国随访教授之一。”
花祈夏夹了几根笋丝放进瓷碟里,问:“学姐,那这个朴老师人怎么样?”
“这个……我倒是记不清了。”
李行简努力回忆,还拉着她手机里那群大佬朋友们一起回想,“只记得我们几所大学要和g国签一个什么合作协议,加强文化合作嘛,他好像作为代表还发了个言,其他我就不记得了,不过听圈内人说,这个老师挺出成果的。”
花祈夏点头,这些她在资料里也看到过:“对,他以前的研究都是g国本土文化,最近这几年我见他开始转向跨文化交流方面的研究了,是g国本土汉语教学协会的负责人之一,我觉得,嗯,这一点是我最看重的地方。”
她放下筷子,思忖道:“如果能借助这位外国老师的平台和人脉认识到目前华国文化对外传播的现状和优缺点,我想对以后我们自己优化交流路径和方式会很有帮助。”
听到她这么说,李行简倒是对花祈夏有些刮目相看了,“优化?这词有点儿意思。其实汉教和外文专业更适合做这方面的对外研究,我倒是觉得我们更适合对内,不过看起来,学妹你已经有自己的见解了。”
“见解可谈不上。”花祈夏说,“就是以前——课上课下,包括这段时间收集资料以来的一些想法而已。”
李行简学姐说的没错,对于花祈夏这个专业而言,虽然说在文化大类里她有条件和资格去做对外文化交流方面的研究,但一般情况下,本专业学生还是会选择更契合“传统”“传承”“内部建构”等诸如此类的路径。
花祈夏承认自己在做出选择时,是有那么一丝“厚此薄彼”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