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德昭就同吕端没见过几面,他俩就已经是自己人了?
投其所好啊投其所好,那帮废物是一点都不懂啊!
他们在这儿说得起劲的时候,赵匡胤已是没有了声音,他看着手中的册子,心中已是掀起了惊涛骇浪。
里面单拎出一个,都是利国利民的良策,可二郎他,竟然记下了这么多。
很多政策后面都详细写了出处,他是从哪本书或者哪句话得到的启发,又或者是先人已有的政策,他觉得何处可以修改更利于当下的环境。
他甚至已经想好了,待收复南方之后,该如何开拓河流来运输粮食,以及建立海港,发展海外贸易增加朝廷收入。
难怪四郎要跟着他做事,二郎比起朝廷中那些只会嘴上功夫的大臣而言,可算得上是个实干派了!
不会写诗又怎么样?文章写得不好又怎么样?
二郎心存大志,大宋在他手上,定会国祚绵延!
什么妖邪?
这是上天送给大宋,送给朕的福星!
赵匡胤努力平稳了情绪,合上册子开口道:“你们都看看,然后同朕说说想法。”
册子照样递在了赵光义的手中,赵普、吕余庆、吕端三人默契起身,站在赵光义身后探头去看。
起初并不以为意,因为最开始写的,便是霹雳弹、焰火、斩马刀、麟角刀等这些已经实施的东西。
继而是契税、茶马司、印刷术的改进等,他们一页页翻着,越往后看,越是惊讶。
吕端饱读诗书,看书的速度比另外三人要快许多,往往他已是看完,其余人还看到中间,赵普作为宰相,更不仅是要看,还在心里想着可行性,如此一来便更慢了。
赵德昭在旁边见吕端伸了好几次手,一副想要上手翻页、最后不得不忍住的模样便觉得好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