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氏本就是爽利的性子,于是直接问出大家都关心的问题:“大郎你是如何想的?这个事情要不要写信问问你三叔?”
王氏也因为这个事情,宴席结束后没有立即回去,想等结果出来后,再回去说与雷老三听。
此时听到陈氏如此问,王氏笑着开口道:“相公之前的意思也是等大郎高中之后找一位官家小姐,而陇西李家不仅是官家小姐,还是世家,我觉得相公应是满意的。所以爹娘,这件事就按照爹在老家说的来,主要看大郎自己的意愿。”
雷老爷子听到王氏这话,十分满意,于是点点道:“大郎,你三婶说的对,现在也问清楚了,你是怎么想的?”
雷兴林正色道:“爷爷,我觉得可以,李家底蕴深,眼界也不是寻常可比。至于书院这事,我首选还是三叔推荐的东林书院,江南文风昌盛,历来便是文人墨客的聚集地,因此我还是想去试试。若不行,再考虑关中书院。”
雷老爷子点头道:“行,那我们明天去找知县大人商量一下,将你的打算也说与知县大人。不过你准备什么时候出去,老三可在信中说明期限?”
雷兴林回应:“三叔说今年的冬季招生和明年的春节招生都可。”
雷老二听到这里开口道:“到时候从武陵县走水路不到一个月就能到江南,冬季招生一般都是十一月开始,现在已是十月初三,冬季入学怕是有点赶,要不等明年春节招生再去。”
雷兴林想了一想道:“二叔说的对,趁着这段时间,我刚好精进一下学问,测试时也更有希望一些。”
雷老爷子和雷老大当即表示明天他们去与知县大人商议,也将雷兴林的打算说与他听。
于是一家人转而说起别的话题,闲聊一会就各自洗漱休息。
第二天一早,雷老爷子和雷老大用过早饭就出门了,雷晓晓则跑去厨房。
雷晓晓让一个婆子将昨日清洗干净的大陶缸拿一个过来,再将装着红薯浆水的陶缸盖子揭开,将上面的水盛出来放到拿过来的大陶缸中,一直到只剩下白色的淀粉为止。
雷晓晓先取一半的淀粉放到垫上白布的簸箕里,拿出去晾晒,红薯粉晒干即可收好,等后面要用时再拿出来用,这红薯粉可以用来做红薯粉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