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当我们及湖南所有官员和百姓沉浸在这种焕然一新的欢乐之中时,乾隆四十六年秋季的一天,朝廷的旨意下来了。因刘墉治理湖南有功,再加上都察院左都御史一职空缺多日,特旨诏刘墉回京任职,旨意如下:
“奉天承运,皇帝诏曰:湖南巡抚刘墉,勤政爱民,治绩卓着,深得朕心。今都察院左都御史一职空缺已久,需贤能之士充任。刘墉才德兼备,堪当此任,特召其回京,擢升为都察院左都御史,即刻启程,不得延误。钦此。”
旨意一到,湖南上下无不震动。百姓闻讯,纷纷涌至巡抚衙门,恳请刘墉留任。刘墉虽心中感慨万千,然皇命难违,只得安抚百姓,嘱托同僚继续勤勉为政,勿负朝廷与百姓之期望。
临行前,刘墉召集湖南各级官员,语重心长地说道:“本官虽奉命回京,然湖南之事,仍系于心。望诸位同僚以百姓福祉为重,继续推行新政,肃清吏治,使湖南长治久安。”众官员皆肃然应诺,纷纷表示定不负刘大人所托。
次日清晨,刘墉轻车简从,带着我和甄平,并且命令那二百亲兵提前悄然启程。百姓闻讯,纷纷沿途相送,直至长沙城外十里长亭,仍依依不舍。刘墉见状,心中感慨,遂下车与百姓话别,勉励大家勤耕勤读,安居乐业。
刘墉离湘后,湖南百姓感念其德政,纷纷立碑纪念,颂其功绩。自此,刘墉之名,不仅传颂于湖南,更载入史册,成为一代名臣。
辞别湖南百姓,刘墉、我和甄平带着亲兵护卫一路向北踏上了返京之路。
刘墉一行人离开长沙后,沿着官道北上。时值深秋,天高气爽,沿途的稻田已收割完毕,只剩下金黄的稻茬在秋风中摇曳。远处的山峦层林尽染,红叶如火,映衬着蓝天白云,景色壮丽。然而,刘墉心中却无暇欣赏这秋日美景,他坐在马车中,眉头微蹙,手中握着一卷奏折,似乎在思索着什么。
我和甄平骑马跟随在刘墉的马车旁,见他神色凝重,心中也不免有些担忧。甄平低声对我说道:“大人自从接到圣旨后,便一直心事重重,莫非是京中有什么变故?”
我摇了摇头,低声道:“大人一向深谋远虑,或许是在考虑回京后如何应对朝中局势。毕竟都察院左都御史一职非同小可,责任重大,大人肩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