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刘墉在为母亲丁忧期间,为山东旱灾出钱出力解决了问题,又为平定台湾之乱出谋划策,使林爽文的叛军被顺利剿灭。再加上他坐镇山东乡试,剔除了乡试弊端,还救了乡试第一名举人宋建,因此在乡试之后,刘墉提前被召回京城。
刘墉接到提前还朝的旨意时,正和我在刘氏宗祠祭奠母亲,这天正是母亲仙逝两周年的日子。他那清瘦的身影,在一群忙碌家丁面前显得更加憔悴。听到消息,他刚拿到祭品的手微微一颤,旋即稳稳放下。
“大人,恭喜啊,此番还朝,必是圣恩浩荡,要委以重任。”身旁跟随多年的师爷一脸欣喜地说道。刘墉却只是淡淡一笑,目光望向远方依旧满目疮痍的村落,轻声道:“咱这山东百姓生活艰难呀,虽然两年来稍有缓和,可后续生计仍然窘迫,但愿我走后,诸事能顺遂。”
几日后,刘墉轻车简从,带着我和张成、甄平踏上回京之路。京城的繁华,在他眼中却似蒙着一层纱,远不及山东田间百姓质朴的面容真实。刚至京城,还未及回府,刘墉便被急召入宫。
踏入养心殿,刘墉和我跪地行礼。殿内烛火摇曳,映着乾隆帝略显苍老却依旧威严的面容。“刘墉,你在山东诸事朕已尽知,赈灾得力,又助平乱,实乃朕之股肱。”乾隆帝声音沉稳,带着几分嘉许说道。刘墉叩首谢恩,言辞恳切地说:“陛下,臣不过尽臣子本分,山东百姓受苦,臣自当竭尽全力。”
乾隆帝微微点头,话锋一转:“如今朝堂之上,暗流涌动。此次山东乡试,虽经你整顿,可仍有风声传出,有人对科考舞弊之事遮遮掩掩。你刚回,需多加留意。”刘墉心中暗想,深知科考乃国家选拔人才之根基,舞弊之事若不除,必将动摇国本。
离开养心殿,刘墉径直前往礼部。礼部尚书王杰和德保与刘墉交情甚好,且都为人正直。刘墉说明来意,王杰面色凝重地说道:“石庵啊,这科考之事,水太深。我近日也有所耳闻,只是涉及之人盘根错节,一时难以查证。”刘墉目光坚定:“王大人,此事关乎国家取仕,纵有千难万险,也不能姑息养奸。还望诸位大人与我一同,从长计议。”
三人正商议间,忽听有人报:“左都御史纪晓岚来了。”纪晓岚进入礼部大厅,见刘墉也在,微微一怔,旋即拱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