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五十二年六月底,黄河水患频发,朝廷耗费大量人力物力整治河工。刘墉每天带着我与甄平,风尘仆仆,在这黄河沿岸的河工重地忙碌。
自从稳住开封黄河大堤及修建好引流工程之后,他仍旧身着便服,头戴斗笠,行走在河工的营地里,看似普通路人,实则洞察着每一处细节。
我这个四品武官,作为刘墉身边得力的护卫,时刻保卫着刘墉的安全。甄平则是个机灵的大内侍卫,带领着拜唐阿,总能在繁杂的事务中找出关键线索。
这日,我们三人先是来到了一处正在修缮的堤坝工地,只见工地上劳工们虽忙碌,却透着一股疲惫与懈怠。刘墉走到一个正在搬运石料的劳工身边,轻声问道:“老哥,这修堤的活计累吧?”那劳工抬起头,看了看刘墉,叹道:“累倒不怕,只是这工钱老是拖着不发,家里老小都快揭不开锅了。”刘墉心中一震,工钱拖欠,这其中必有缘由。
随后,我们来到了河工衙门。衙门的官员们听闻刘墉到来,赶忙出门迎接,一个个神色紧张,强装镇定。刘墉入座后,也不多寒暄,直接要求查看河工账目。河工主事战战兢兢地将账目呈上。
刘墉示意甄平查看。甄平坐在一旁,仔细翻阅着账本,越看眉头皱得越紧。只见账目中,各项开支杂乱无章,许多款项的用途含糊不清。而且,一些本应大量采购的修堤物资,记录的数量却少得可怜,可账目上的花费却丝毫不少。
刘墉见甄平面色有异,问道:“甄平,看出什么端倪了?”甄平起身,拱手道:“大人,这账目亏空巨大,许多款项去向不明,恐有严重的贪腐问题。”刘墉脸色一沉,目光扫向在场的官员,那些官员们顿时低下了头,不敢与刘墉对视。
刘墉心中已然明白,这河工账目背后,定是隐藏着一个巨大的贪腐网络。他缓缓站起身来,对众人说道:“黄河关乎万民生计,朝廷拨下的款项,本应专款专用,如今却出现这般亏空,若不彻查,天理难容!”
此时,天色渐晚,刘墉决定暂住在河工衙门,以便进一步调查。然而,他刚安排好住处,就听到窗外传来一阵细微的声响。甄平警觉,立刻冲了出去,却只看到一个黑影一闪而过。刘墉明白,这是有人在试探,或者是想销毁证据。看来,这背后的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