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文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我和宰相刘罗锅 > 第195章 密折三奏(1/6)
    嘉庆元年正月,北京城的天空被一层阴霾笼罩,虽已入春,寒意却丝毫未减。紫禁城在晨雾中若隐若现,宛如一位历经沧桑的老者,静静俯瞰着这风云变幻的世间。

    和珅经纪晓岚警示后,暂且不敢轻举妄动,也不敢再与那些所谓的亲信密谋争权夺位之事。

    刘墉,这位历经乾隆一朝风雨、年近七十七岁的老臣,此刻正端坐在书房中,眉头紧锁,手中握着毛笔,面前宣纸已然铺就,可他却迟迟未落笔。

    自乾隆退位,表面上嘉庆登基,然而实际上乾隆依旧牢牢掌控着实权,无论大小事件,都得经过乾隆允许方可实施。朝堂局势错综复杂,刘墉、阿桂、和珅等人夹在嘉庆与乾隆之间,如履薄冰。

    如此状况,对大清国而言,终究不是好事。经过再三的思想斗争,刘墉终于下定决心,毛笔在宣纸上落下,墨汁晕染开来,一行行字迹逐渐显现。这便是他给乾隆上的第一道密折,准备呈递给养心殿中的太上皇乾隆。

    密折写好后,刘墉唤来甄平,低声叮嘱道:“你务必将此密折亲自交到养心殿李公公手中,不可有丝毫闪失。”甄平领命,怀揣密折匆匆离去。

    与此同时,在养心殿内,乾隆正半躺在榻上闭目养神。李公公轻手轻脚地走进来,在乾隆耳边低语几句。乾隆缓缓睁开双眼,接过密折,展开细细阅读,脸上的神情逐渐凝重起来。只见刘墉的密折上写道:

    臣刘墉叩首,敬呈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今冒昧上折,实乃心怀社稷,忧虑朝局,望陛下恕臣冒昧。自陛下登基以来,文治武功,举世瞩目,开创康乾盛世之辉煌,四海升平,百姓安居乐业,此皆陛下圣明之功。然岁月流转,陛下春秋渐高,臣虽不忍提及,却也深知时光不待。

    陛下以天下苍生为念,在位六十载,殚精竭虑,为江山社稷付出诸多心血。如今,嘉庆帝已登基,然朝中诸事仍多仰赖陛下裁决,陛下仍日理万机,操劳过度。臣深知陛下心系天下,放心不下江山社稷,然陛下龙体亦为天下之本,实应多加休养。

    且观今日朝堂,诸多事务若仅由陛下一人独揽,一则陛下精力有限,恐难以面面俱到;二则新帝登基,却无实权,难以在政务中积累经验、树立威望。长此以往,于朝局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