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徐成洛找个理由赶走了,自己则带着赵坤兴和王绍棠,逐一走访了郑家核心村湾附近的流民哨点。
因为引流入哨推行时间不长,而且,夏季流民数量相对较少,从年初到现在,流民哨点格局变化不大,郑店镇周边,仅有四个流民哨点,都离镇子很远。
这些哨点有比例较高的青壮劳力,在哨点附近开荒种地,也会让壮劳力到附近村湾做零工挣钱。
陈吉发将这些哨点的土地全部登记造册,然后将壮劳力按照二十男丁编一组的方式组织起来,分给赵坤兴带来的镖师管理。平时从事生产,如果有任务,就按组编制,参与训练或者参加行动。凡有表现优异或立功者,陈吉发向他们许诺,会禀明县尊,为他们办理落籍。
大规模改流民户籍做不到,但立功的少数几个人还是做得到的。陈吉发先答应了这些条件,回头准备集中向刘县令汇报一次。
流民哨点内的生产也要按照合作社的方式组织起来,只是相对简单,只设置一个农会,其余生产活动都从属于附近村湾的合作社。另外,玉米、番薯这些新的高产作物也都从流哨开始组织播种,明年成功了再慢慢向村湾推行。
陈吉发还在跑点过程中物色了好些个预备的流民哨点,吩咐附近村湾的合作士绅可以先行平整地面,准备物资。
今年冬天,陕西农民军将突入河南,中原大乱,将有数以万计的流民涌入湖广,必须提前做好准备。
虽然陈吉发不能直接透露未来的历史,但他如今威望见涨,本又是读书人的身份,以担忧天下大事的口吻说出来,自然有许多乡绅听他的劝告,提前做了准备。
更何况,有苏家湾的成功在前,陈吉发又许诺了分红的好处,没有人同银子过不去,工作开展的还算顺利。
当然,这些提前做了准备的地主士绅,未来都在入的时候收获了大批青壮劳力,更是对陈吉发佩服不已。
所有的事情做完,剩下的,便是如何啃郑举人这块硬骨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