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文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明末争雄 > 第88章 大佬举荐(4/5)
在明末,情况又有所不同,那便是没有十月革命的那声炮响,开明士大夫阶层也看不到成功的先例。

    陈吉发不遗余力的在苏家湾做那个小社会环境,目的便是给出一个成功的样板,论证他这套理论的正确性。

    只要有了样板,有了参照,天下有识之士就自然懂得如何选择。

    因此,陈吉发的这篇策论,不仅仅写了他的思想,还写了许多他在苏家湾实践的经验,事实因果,十分详细。

    文安之本身是个倾向基层,有爱国情怀的士大夫。

    南明后期,文安之回到故乡统合农民起义军,坚持抗清。这些举动说明他的立场学说,都是立足于民族主义、立足于基层实践的。因此,当他看到陈吉发的这篇策论,立刻眼前一亮。

    困扰他许多年的问题,似乎被眼前这个年轻的士子条分缕析,拨云见日了。

    他十分激动,将策论中的某些观点划上标记,写上批语,同时,给如今的礼部左侍郎黄士俊写信举荐。

    黄士俊是四朝老臣,从万历三十五年中状元,做官到崇祯七年。此人稳重守成,不偏不倚,虽无建树,也不加害于人。此种品行端正的人,在乌烟瘴气党争不断的晚明官场,已经实属难得。

    原本,礼部尚书是李康先,他原先是东林党,后来因为魏忠贤掌权而夺位,又因崇祯继位而复起。但李康先此人善于钻营,暗中结交权宦,文安之出身微末,并不属于李康先能看得上的下属。反而是左侍郎黄士俊,不偏不倚的处事风格,更得口碑,也更得下级拥戴。

    而且,如今首辅温体仁同李康先有龃龉,崇祯七年的春闱,便是责成黄士俊主持,京中好友传闻,温体仁有意考察黄士俊,若此次春闱办得好,很可能接替李康先,任职礼部尚书。

    因此,文安之想要举荐陈吉发,首先想到的,就是写信给黄士俊。

    南京国子监祭酒去年考满优异,刚刚升任南京礼部侍郎。如今南京国子监主事的,恰恰是文安之这个司业。他的这封举荐信,格外难得。

    “子安进京时,带着这封信,黄侍郎定会多看几眼。”文安之殷殷嘱托,像极了送考生高考的班主任,“不过切记,不管大人们如何器重,最终考试都要自己认真考。老夫观你文章,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