乃格物之学。不可同日而语。”
“哦?那子安想做什么学问?”
“格物致知,穷尽真理尔。”
毕懋康再次点头,心中对陈吉发已经认可了七八分。他起身从架上取下一本书,是他前年呈送崇祯皇帝的《军器图说》,里面详细记录了大量这个时代最先进的火器,包括燧发枪。
可惜,自孙元化下狱冤死后,崇祯皇帝既不重视火器建设,亲信之中更没有人能够操练火器部队。
甚至毕懋康这种火器专家,都赶到了南京,不予重用。
反而是皇太极,虽然手中没有火器专家,却直接将投诚的火器部队将领孔有德封了王,成为满清的重要助力。
对时代和军事技术的预见性,可见一斑。
“这本书算是老夫近年来搜集整理的军器总集,算不上什么高深的东西,只是解释更加详尽具体。你既然有志于此,又有些见识,那便与你一本,回去好好琢磨,有什么心得,可以给老夫写信。”
陈吉发恭敬接过,自然又是道谢。
“另外,你既不要银子,总归是有事想求的。说来听听。”
“学生谢过大人。学生所求,唯火器试造之令尔。”
“你是说,要参与老夫的研究?”
毕懋康似笑非笑,陈吉发摸不清他想的什么,却还是壮着胆子提了要求,毕竟,留给他的时间不多了。
“是,唯有大人这里,能让学生一展所长。”
“你今年要参加春闱?”
“诶?是,报名了……”
“如今还未开考,你此举不妥。”毕懋康也没说拒绝的话,留了个余地,“等春闱放榜,无论你是否高中,老夫都会予你一个交代。”
这边是暂时拒绝了。
“不过,老夫也给你个承诺。”说完,毕懋康提笔写了个便条,又盖了私章给他,“拿着这个介绍信,往后有哪位朝廷大员需要问询火器,你便有优先建言的权限。”
重要的目的没有达到,陈吉发有些失望,不过,能有毕老的亲笔推荐信,就好比后世拿到了院士的亲笔推荐信一样,往后他再去争取火器项目,肯定会比一般人要优势多了。
何况,这回他本也就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