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文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明末争雄 > 第140章 抢标公关(1/4)
    这边陈吉发增资扩股,那边消息也随着矿主们各自散去,传到了大冶的方方面面。

    不过一两日时间,就传到官营厂的张久清督造耳中。

    张久清挂着督造的职衔,实际上是个吏目出身,得工部贵人的赏识,委派到官营铁厂负责经营事务。他出身低微,因此做事勤勉,谨慎小心。这几年,在督造的位置上也算是四方和睦,生意平顺,骤然听闻这么个变故,着实有些心中惊诧,心绪不定。

    官营铁厂,实际是为朝廷提供铁料的机构,并非民营企业。但自铁业私营放开之后,官营铁厂也经营私铁,是为地方政府财政收入的重要部分。万历年间,为争夺这一块收入,万历皇帝设矿监,于各处矿山收缴矿税,补充国库,导致了大规模的工商业暴动,其中,就以官办私营矿为主要反抗力量。崇祯初年,由于东林党人的政策主张,皇帝废除了矿监设置,官营铁厂重新回到地方政府手里。但到了崇祯四年,皇帝重新恢复了矿监,只是抽提比例没有万历年间高了。

    每年,大冶官营铁矿上缴国库铁料二百万斤,自营等额,另有二百万斤铁料以平价专供湖广布政司。由于匠户制度的存在,大冶官营厂的匠作,大多是义务劳动,只需要给付很少的食宿补贴,因此,尽管为朝廷和地方财政做出了极大贡献,官营铁厂依然能从自营部分中赚到利润,年收净利约一万二千两银子。而湖广布政司则从平价铁料中赚取差价,每年也是约一万二千两银子。事实上,大冶一地,铁矿、铜矿、银矿,三种金属冶炼为湖广布政司贡献的税外收入,几乎和节流的火耗、粮捐等等杂项一般多。

    如今朝廷派来矿监,地方上本来就要匀出一份银子,通过太监捐给皇帝,可偏偏又出了这档子事儿,如果叶祥龙和袁立魁真的合流,再加上个进士陈吉发,要与官营厂竞争,那他张久清和官营厂还如何过活?给布政使、矿监的银子如何保证?他这个督造的考核又如何过关?

    想着这个事情,张久清提起笔,想给布政司写个条陈,但转念一想,又把笔放了下来。

    袁立魁虽说只是个举人,但在通政司做过知事,在湖广有些关系,能量不可小觑。铁业行会的叶祥龙,这么些年竞争厮杀,张久清也明白他背后有大冶本地士绅的支持,同湖广布政使司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