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相还算好看,那些不愿意走的士绅及亲族其实都是疏散到黄州、蕲州接壤的山里去了,并没有运走,真正带走的,都是那些在本地生活艰难的底层百姓。
张可望不知道这些,他也没那么多哨探能深入大山寻着那些躲着的本地人,为了赶在武昌兵彻底抢完之前捞点补给,他命令骑兵突进,抛下身后的大部队打算先行赶到英山县城。
前出不过十里地,有一道很浅的溪流,对面是个山谷台地,有个村庄,数十个兵丁打着武昌府兵的旗号,正在“抢劫”。
看到孙可望的前锋,那群兵丁受到惊吓,高喊一声,四散而逃。
这是张可望熟悉的场景。官兵什么德行,他们早就一清二楚。其实,他们自己本来也是官兵,早年没有军饷的时候,大家都去抢。只是后来他们这帮人扯了旗,许多老兄弟觉得朝廷还有救,不敢造反。
那些村民看到流寇也到处跑,但到底是剩下些财物。张可望一面命令人将财物收集起来,一面催促部队,加速向前追击。
如此又经过两个村庄,抢到的东西果然越来越多,甚至还俘虏了几十个没来得及跑的村民。
那群武昌兵毫无斗志,见面就四散而逃。张可望信心大增,一面传令后军赶紧跟上,一面更加嚣张的抛开哨探轻骑直奔县城。
此时,由于没有青壮的辅助,孙可望在身后的几个村子里留下了上百的老营兵看守物资俘虏,加上原先派出去的哨探还有些没回来的,他身边只剩下了六百来骑兵。但他丝毫不慌,这六百老营骑兵,若是遇到一般的府兵,六百人打六千都是轻而易举的。
这些府兵都是驻防部队,不说出去打流寇的主力了,就是城防设施稍微不那么完备,守城都很难派的上用场。在张可望的印象中,这些人充斥老弱,战斗力可能还不如临时抓的壮丁。再说,他们分散到各村抢劫,只要速度够快,说不定等到了县城脚下,这帮人还没来得及关城门,上城墙。
如果陈吉发没有横插一脚,张可望的这个判断非常正确的。实际上,陈吉发正是用这个战术,几十骑突进,就轻而易举的占领了英山县城。
但既然有了穿越者陈吉发,那么这种事情就不会再发生。
按照惯性思维从事的张可望,刚刚望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