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了夏口码头,往前走不远,就是平整宽敞的夯土石子路面,踏上这种标志性的宽大路面,就是进入了合作社的范围。
“周边大部分士绅、农户都加入了合作社。也有没加入的,他们并不勉强。只是不加入合作社,便要自己独立纳税,而且不享受合作社内部的分红和各种便捷待遇,比方说十二龄以下的孩子免费读书,六十五龄以上老叟每月三百文钱什么的。他们最近还在搞一个什么会员卡,只要有这个卡,与合作社签约的所有士绅百姓,都要承认持卡人的会员身份,享受本乡本土同等待遇。”
大多数幕僚对合作社前面的福利待遇很感兴趣,唯独两三个聪明人听懂了邓来鸾知府解说的重点,其实就在于最后那张会员卡。
众所周知,为了防止民众迁移,将百姓绑在土地上安心劳作,朱元璋实施了非常严厉的户籍制度和路引制度。虽然到了明朝末年,因为流寇横行,各省都要安置流民的关系,路引制度已经名存实亡。但是在建制完备的州府,朝廷大员们还是希望百姓在家乡安定务农的,所以,这张会员卡,让邓来鸾心中多少有些不舒服。
卢象升是实干派官僚,邓来鸾几句话讲出来,他听出这位知府其实和自己一样,很欣赏陈吉发,但他似乎也和自己有同样的隐忧,担心这小子发展壮大后,不好对付。
“前方是何处?进去找几个人谈谈。”
“那便是引流入哨的哨点。三年前江夏首置,此后武昌府各县都在试点。如今各地安置流民数十万,巡丁数千,地方为之清净。”
卢象升点点头,带着大量随行人员来到那处流哨。此地流民族长早已得到消息,将里外打扫干净,又叫了几个机灵的小伙子前来应付大人问话。
负责引流入哨的江夏捕头赵天河满脸堆笑站在哨点门口,见了这么大的领导,四十多的人了,兴奋地有些手足无措。
“此处何时设置?”
“癸酉年三月设,初有丁口二百,如今逐渐壮大,已有千八百之数。”
“如此多口,以何为生?”
“男丁多进厂上工,妇女务农编织,或入纺织厂、服装厂做事。”
“妇女也能做事?家里如何放心?”
“各哨各村都有,每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