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文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明末争雄 > 第214章 张献忠(3/4)


    各地都有小股流寇,督抚们不辨真伪,但凡有流寇入境,就上报遇到了主力,请求大军救援。朝廷如今能够机动的兵力都是客军,军纪一般,但凡移驻,往往带来劫掠破坏,滋长了地方匪盗。

    远在西安的洪承畴,对东线局势的判断延迟厉害,流寇日进百里,而情报到西安一个来回要三四天时间,这个功夫,早就看不到影子,更遑论战机。

    卢象升是个干臣,他非常希望朝廷能够允许各地督抚招募乡兵守土,至少不要有一点点警号就四处求援,让流寇牵着鼻子走。但这种事情并非他能决定的,自己递上去的折子久久没有得到皇帝的反馈,北京的好友来信说,似乎皇帝对地方督抚养兵颇有犹豫,还没能下定决心。

    多疑寡断,用人唯亲,遇事逃避,崇祯皇帝的底色就是如此。继位八年来,大多数朝臣已经看穿了这位皇帝满口堂皇之辞下的败絮内里,有些人早早致仕回家,有些人称病不出,有些人谋个闲职混日子,现在仍在朝堂上的,要么就是小人宠臣,要么就是如卢象升、孙传庭这般还想做点事情,有些执着的可怜人。

    虽然得不到朝廷的支持,这仗还是要打下去。大军按部就班向预定地点推进,却在半途的时候,接到了前锋传来的消息。

    张献忠、老回回主力已经破了隘口,直奔淅川县而来。

    卢象升有些惊讶,敌人来的速度比想象中的早了许多。他连忙让斥候扩大侦查范围,很快得到报告,敌军在淅川并未停留,转道北上,往栾川、永宁去了。

    他立刻给西安的洪承畴、汝州的左良玉写信,告知他们军情,与此同时,带着湖广兵追在张献忠后面北上,迫使他们没有顿足攻城的时间。

    但等他追到栾川,才发现这里只是个佯攻方向,小股流寇见着他就直接逃入山中,而大股流寇已经走兰草川返回商洛。

    卢象升很生气,正准备写信质问兰草川守将,却突然收到一封捷报。

    这个时候,他才知道陈吉发在桑坪镇做的事情,才知道兰草川的部队去了哪里。

    原来,那天晚上刘肇基执意要夜袭,陈吉发无法,只好配合。

    张文秀的部队打了一天的仗,虽然老营没有损伤,但是新归附的流民伤亡惨重,士气低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