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文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明末争雄 > 第228章 铸炮(2/5)
外货车上,大人不妨安排人随学生接手。”

    “哈哈,好说好说。哎呀,难怪卢阎王那怪脾气的都这么喜欢你,果然真对胃口!”

    “大人谬赞了,都是为了朝廷的剿匪大业!”

    “说得好,都是为了报效朝廷,快哉!”

    朱大典这人贪财不惜名声,做事不拘小节,却又治军严格不弄虚假,政令不打折扣,是个实实在在的真小人,与这样的人打交道,习惯于“以和为贵、以钱开路”的陈吉发,反而更加轻松。

    既然决定了要铸炮,朱大典便喊来游击韦长青作为联络人,负责对接铸炮的事情,同时调拨了十几名工匠到江夏协助。

    从光州回到江夏,陈吉发立刻着手铸炮的事情。

    由于有枪械的基础,再加上陈吉发一直在私底下做铸炮的准备,所以,这个项目开始后,遇到的难题倒是比当初造火枪时还少一些。

    这个时代的火炮主要是靠灌注,有用泥范和铁范两种。泥范法是目前较为常用的,泥范成本较低,而且便于制作,出了问题容易修改,缺点是容易有气泡砂眼,造成炮身不稳定,而且模型精度不一,不利于大规模生产。铁范法成本高,而且不容易控制,需要较高的重工业基础,但成品稳定,模型可以反复使用,标准化程度更高。

    陈吉发系统里有完整的解决方案,而且这几年在制作军用器械的时候,积累了大量的经验和重型设备,因此,他采取的直接就是铁范法铸炮。

    陈吉发并没有按照试验型来慢慢探索,直接就上了六套模具,三组十斤的,三组四斤的。

    拿到铸炮权后他就没打算按照朝廷的计划来生产,而是以“试验”、“备件”的名义,直接按照自己计划中的近代火器部队标准,对民团进行配备。

    原来制造火铳和兵甲的兵工厂建在山洞里,当时是为了保密起见,如今既然拿到了火炮铸造的许可,刻意保密就没有太大必要了。

    而且,只要他的重型兵工成了规模,再往后就不必再遮遮掩掩。朝廷就算对他再有什么想法,也得慎重掂量掂量了。

    新的项目取名“武昌重工”,选址放在了大冶县与武昌县交界的位置,临近江边码头,后世属于鄂州市花湖镇,这里在陈吉发穿越来的那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