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淮灯火连十里,佳节临近更繁华。
只这繁华与南京城外的那些流浪的灾民都没啥关系。
按照惯例,南京分社的女会、学会在每月底会有一些慈善活动,给大报恩寺山脚下的那些流民施舍些薄粥,顺便也从中挑选些还算看得过眼的少男少女,作为这边的储备人力。
南京与江夏不同,这里王侯将相众多,本地士绅拉帮结派,城坊户与这些地头蛇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合作社在本地招募的人手,不能像在江夏那样大规模发展农会、工会,更不可能在南京附近搞什么土地入股或者包税的办法,从一开始,这里的合作社主要就是招募流民,兴办工商。
往日里,女会做这些事情的是陈小雨,如今,王宝珠到了南京,便由王宝珠接手。不过,十一月底的这次施粥,是王宝珠头次参与,陈小雨带着她做个示范,往后就由她带人完成了。
王宝珠心中忐忑,在北京时,陈吉发让她与人谈个宅子,那时候就很紧张,生怕出什么纰漏。
现在这件事更加复杂,从早几天备粮,到今日现场组织调度,各类人员往来,难免手忙脚乱。
她虽说早年心中想着当主母娘子,但真的管事了,又发现真的很难。
王家小门小户,不过是乡里的土财主,王宝珠从小写得几个字,读过开蒙的书,但更高深的知识是没有的。
还是到了陈家之后,与熊韵芝学了不少,又在苏家湾学堂听了半年课,才稍微强了些,知道自己原本那些想法都是非常幼稚的。
好在,她经营“玉颜春”快一年的时间,多少有了些管事的经验,虽然手忙脚乱,但好歹是没有出错。
等到正式施粥这天,现场还算是秩序井然。
南京女会现在的副手是之前与郑红绫同被陈吉发收容的乞儿,跟着郑红绫改姓,唤作郑燕儿。
这姑娘非常能干,就是性子较内敛,平日里不怎么说话,与郑红绫那个不把门的性格是两个极端。
整个活动下来,其实郑燕儿做事最多,从采买、人力组织、到联络镖会、报账,都是她在统筹。
王宝珠觉得,有这么个能干的副手,自己应该能轻松些。
施粥过后,便是招募人手的环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