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文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明末争雄 > 第274章 党争纷扰(1/5)
    崇祯皇帝没有细看卢象升折子里关于屯田的各项政策,现在,他想的是,不能任由这两人在湖广继续经营下去。

    一个本地的进士,一个地方大员,要是合起伙来忽悠他,让他下放更多权力,一旦势大难制,必成祸患。

    想到这里,崇祯皇帝又写了个小条子,还是给谢升,请他提交内阁议一议,该把这两人调到哪里去。

    陈吉发一早就让熊庆芳、叶安民和张凯翼带着银票到了京城,先与周之茂见面,然后拜访了刑部尚书郑三俊,将卢象升的手书交给了郑尚书。

    郑三俊是万历二十六年进士,与熊廷弼是同科。

    此人忠正,举贤任能颇具眼光,历史上的明末干臣,大多与此人有交集,但崇祯皇帝和温体仁不太喜欢他,因为他是东林党,尤其是户部尚书侯恂因为温体仁的攻讦,身陷“屯豆案”泥潭,郑三俊作为刑部尚书主张彻查,不同意直接对侯恂问罪,于是温体仁的党徒就攻击郑三俊与侯恂都是东林,徇私枉法,双方已经剑拔弩张。

    不过,此时距离郑三俊因侯恂案受牵连下狱还有一年时间。

    郑三俊是四朝老臣,三部尚书,在清流中德高望重,想见他本不那么容易。

    但熊廷弼是他的故人,加上卢象升的书信,又有江南士绅作保,诸多原因加持,他便抽空见了熊庆芳一面。

    郑三俊清廉,在北京仅两进小院,院中装饰简单,多栽种花草。

    人丁也少,不过一个小厮,一个婆子,正室夫人在老家,有个侍妾在身边照顾,年纪也很大了,约莫近四十岁。

    熊庆芳年纪小,出生时家道已然中落,吃了不少的苦头,因此熊韵芝将他引荐给陈吉发后,他就刻苦用功,读书做事,都十分认真。

    见到郑三俊,他先是执晚辈礼,然后说明来意。

    “建斗信中也说过,但如今温相专权,怕是难为。”

    “如今人人畏惧赴任宣府,尤其是尚书谢升。晚辈以为,部堂不妨反其道而行,举荐卢中丞与陈公子,或有奇效。”

    郑三俊立刻明白了孩子的意思。

    谢升在担任南京吏部尚书之前,曾经被廷推督师宣府。

    那时候后金刚刚第一次入寇,宣府被打成烂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