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文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明末争雄 > 第284章 义师勤王(三)(1/5)
    高知府是天启五年的进士,今年已有四十五岁。他是常州府金坛县人,官声不错。陈吉发来大名府前,曾经去信苏州问过此人情况,说是殷实士绅之家,之前在户部任过主事,精于钱粮。

    高知府到任后,最大的功绩就是挖了一条十公里长的水道,将县城的护城河与卫河连接起来,使得商旅可以通过水路将货物运送到县城外的码头,大大节省了陆路运输的成本。

    陈吉发感觉这个高知府是个懂经济,会做事的,于是拜访的时候,只简单的讲了些推官的工作,主要还是阐述他的“义利论”、“富民论”。

    高知府面相富态,端正听人讲话的时候,笑得像一尊弥勒佛,是个很好打交道的人。听了陈吉发的那些论点,也不反驳,也不挑刺,只是赞许勉励。

    等到陈吉发讲完,高知府起身,从身后的书架上拿出几本书,放在陈吉发面前。

    “天下书院,皆谈德行,唯金口书院,首倡利民。本官也尝拜读几本论着,今日听你讲,又更清晰了些。不过,其中还有些地方不懂,陈大人可否解惑?”

    那几本书,正是金口书院出版,向世人宣传理论的书籍。陈吉发并未刻意在北方宣传,但合作社覆盖的地方,学堂、合作士绅,大多数都是会讲的。高凤翔这几本书,印着“南京学堂”的标签,想来是从南京的几个合作商那里弄来的。

    “幸甚至哉!”陈吉发起身抱拳。

    高凤翔翻开书本,上面密密麻麻都是笔记,许多都是结合他主政的经历,批注的现实案例。陈吉发觉得,这些批注都可以单独成书,写成案例汇编了。

    “这处,鼓励商民自主流动,可治政之时,流动必然带来治安败坏,何解?”

    “流土分离,逐次吸收。必要时,可由户籍地派遣乡老、族老协同管束。”

    “可这不又变成了管束?”

    “事物有两面,取其利而避其害。没有任何政策是万能兼顾,没有任何人是无所不能的。唯兼收并蓄,去粗取精,本质上,还是取舍之道。”

    “有些道理。也就是说,流通不等于不管,逐利不等于不求德行。”

    “高大人所言甚是!今日所见,大人之注解、思虑,足以成书,高原着甚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