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敢当。还有一处,谈私利与公利,当以私利为先;谈私义与公义,当以私义为先。还说,私利为民本,民本为大义。但公利难道不是公义?公义又为何不是大义?如何辨析?”
“公利者,虽言为公,实执于官吏,是非评判,仍官吏之言,实为官利。公义者,虽言为义,实则无所谓指。公者大公,义者兼顾也,公义为天下兼顾,而天下百家,何以兼顾?独奉一门,则为官利,兼顾天下,则无谓指,是以,公利有暇,公义不论,唯私利与私义可践行。事明于效,理定于证,若事不可为而理不可检,则行之必伤也。“
“妙哉!”高凤翔捋须赞叹,“所谓知行合一,知为理而行为证,相辅相成,可得大道!”
“全赖大人提点!”
高凤翔接着又问了几个问题,都是他结合实践进行了思考的,陈吉发根据后世的理论和他在大明的实践进行回答,高凤翔都认真的听,有些时候,还会交流几句观点,都是非常契合的。
让陈吉发甚至有了一种同合作社学堂的学子交流的感觉。
有了共同的思想基础,两人的关系自然就迅速拉近。结束交流后,高凤翔签了个条子,让陈吉发拿着去找负责缉盗、治安的同知。
“秦同知是山东莒县人的举人,做事向来谨慎严肃,许多话不便对他讲。你只说是本官让你辑盗、治安,主监督之责即可。”
陈吉发脑子里很快转了一圈,心想,恐怕这秦同知不是高知府的人,甚至还有些小矛盾。
推官有协理察举之权,参与辖区官员的考核,其中最重要的考核,就是对地方治安、刑狱指标的考核。这项权力平时是用不着的,但是有知府授权就不一样了,可以将它变成日常权限,对府内的治安、刑狱工作指手画脚。相当于分秦同知的权力。
看来,思想共识归思想共识,具体到实际工作,还是得争权夺利。
“下官明白,这就去拜访秦大人。”
秦同知名秦时镜,今年五十岁,为人保守刻板,十分注重官场尊卑。陈吉发去见他时,门子层层通报,到了值房,也不起身,只抬手请他落座。
用后世的说法,这人官气足,好摆谱。高凤翔用谨慎严肃这样的词形容他,已经是非常客气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