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文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明末争雄 > 第306章 义师勤王(二十五)(1/5)
    陈吉发并没有去查那个士绅,到第二天上午的时候,王捕头顶着秦时镜不善的眼神,到了陈吉发这里,低声下四的求见。

    陈吉发等的就是他。

    想必,昨天晚上这帮地头蛇已经商量出了一个结果。

    开头,王捕头先问了个问题。

    “大人真有把握扳倒布政使司的大员吗?”

    “没把握。”陈吉发坦诚相告,“甚至不敢保证朝廷真的会查这件事。但本官可以保证这些赚了差价的胥吏不会受到牵连。如果你们感受到威胁,就同我说,我会保障你们的安全。”

    王捕头有些失望。

    不过,这个结果好过两败俱伤。

    “本地的胥吏只想过安稳日子,但过境的上官都需要政绩。鲁信春这件事本身并不复杂,但确实是上面的人捅出来的窟窿,让本地的士绅帮着补了。为了弥补这些人的损失,才想了这么个办法。”

    “什么款项?”

    “修河渠的银子。”

    “你说……”陈吉发有些难以接受,“是高知府?!”

    “窟窿是他弄出来的,但知府只要政绩,钱粮并非他关心的事情。秦同知为大人分忧,也是为了中饱私囊,总共变现五万二千两,河渠缺口三万两,还有二万二千两,秦同知分了五千两,其余士绅胥吏分了一万七千两。”

    陈吉发叹息一声。

    这时代没有地税,只有国税。

    地方修路铺桥,大都是用捐款的方式来进行。

    但捐款这玩意儿吧,还得羊毛出在羊身上。

    士绅们不能白捐钱,你既然找士绅搞了政绩款,那么士绅搜刮地方也就睁只眼闭只眼。

    纳捐的基本套路就是,士绅先出三分,百姓出七分,到时候交给朝廷一半,剩下一半,士绅分成。

    里外里,那些带头的士绅都赚了钱。

    通常情况下,这种做法不会引起官司。

    但由于这次的羊毛撸到了一个人身上,所以出现了点问题。

    而且,濮阳县的胥吏士绅显然没分到钱,所以那位县令的初审,实际上是在向府里示威。

    “这件事,秦同知打算怎么收尾?”

    “秦大人会与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