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2章,发展经济(三)
汉斯费了一番周折,终于成功和远在美国的朋友取得了联系。他详细地向朋友描述了在涞水县修建水电站的计划和需求。他的朋友很快发来了回复,给出了两个方案供他选择:若建设中型水电站及配套设施,大约需要60万大洋;要是选择小型水电站的设备,40万大洋就足够了。
汉斯拿到电报后,一刻也没耽搁,马上带着电报去找杨峰。杨峰接过电报,仔细地研读起来,随后陷入了深思。这可不是一个简单的决定,每一个选项都关乎着涞水县未来的发展。思来想去,杨峰一咬牙,下定了决心:要干就干个大的!他心里明白,从长远来看,中型水电站更适合未来的发展需求。虽说眼下资金紧张,但如果只是为了节省一点钱而选择小型水电站,日后必定会对当地的发展产生诸多限制。
然而,美国的商人提出了一个条件,那就是必须先支付10的定金,算下来就是6万大洋,而且这还是换算成美元后的金额,大约6万多美元。这可不是一笔小数目,杨峰心里清楚,可一想到涞水县百姓未来的生活,想到这片土地的发展,他咬了咬牙,决定先把原本留给部队的那笔资金拿出来。他在心里暗自想着,为了这些百姓,为了这里的未来,自己也算是豁出去了。
杨峰深知此事重大,汇款流程复杂,必须前往省城的花旗银行或者渣打银行才能完成这笔关键的汇款。同时,他心里还打着另一个算盘,那就是去省府拜访王主任,尝试走走关系,看能不能为水电站项目争取到一些援助。
出发前,他精心安排,让自己的秘书——那位原本在团里担任文书的胡中,撰写了一份详细的分析报告。这份报告结合了汉斯提供的专业数据分析,力求全面且具有说服力。为了在与王主任沟通时更有底气,他还决定带上汉斯一同前往。
此次行程,杨峰不敢有丝毫懈怠,亲自挑选了40多名得力人员,护送着那些沉甸甸的大洋。除此之外,他还特意准备了一份精心挑选的礼物,一张珍贵的字画和一件精美的玉雕观音像,准备送给王主任,希望能借此表达自己的诚意,为项目争取更多机会。
一路上,众人小心翼翼,白天赶路,夜晚投宿,丝毫不敢放松警惕。经过一番奔波,终于抵达了省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