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李和冷玥之间有了微妙的竞争关系。
直报通道的“署名暗战”。
厅信息处突然来电要求冷玥单独汇报养老数据模型,老李抓起电话抢先应答:“小冷正在校对市长专报,我让小王把原始数据传过去。”挂断后却将冷玥电脑里的《社区医养结合分析》重命名为《社会研究科综合研判报告》,在附件页脚添加“李xx统筹”水印。
紧急约稿的“渠道截流”。
场景:上面半夜紧急约稿《新兴产业园土地置换乱象》,冷玥刚整理好,老李在签发单上批示:“建议采用人证物证俱全的附件1(合同扫描)”,将冷玥的材料分析列为“辅助材料2”。上面却专门来电:“请冷玥同志补充置信度说明。”
老李作为科长有更多决策权,而冷玥作为副科长,因为被升职命运之手几次推之门外,明白职场需要竞争,也在奋力试图证明自己的能力,希望获得认可或晋升机会,从而与老李形成竞争。
报告的“笔误”陷阱。
冷玥将连夜整理的《智慧养老数据分析报告》交给老李审核,老李在签字栏批注“数据源需补充基层调研”。次日会上,钟耀问及报告进度时,老李却翻开会议纪要:“小冷昨天说数据不全,要推迟上报。”冷玥愕然发现,自己提交的原始文件被替换成老李手写的“待补充”版本,页脚还沾着复印时候的早餐的油渍。
值班表的“时间牢笼”。
老李以“培养新人”为由,将冷玥的值班日全部调至省厅截稿前夜。某次暴雨夜,冷玥独自核对数据时发现某县经济数据异常,致电开发区主任却被搪塞:“李科长早打过招呼,这事得等他明天再说。”次日晨会上,老李却拿着同批数据邀功:“昨晚和王主任通宵核对,终于挖出关键矛盾点。”
共享文档的“幽灵修订”。
冷玥在政务信息共享平台上传《环境风险预警分析报告》,三小时后发现文档历史记录里多出十几条匿名修订:关键变量参数被篡改,参考文献替换成老李早年发表的过时论文。当她试图恢复版本时,系统提示“科长权限以上方可操作”。老李端着枸杞茶踱过:“系统总抽风,要不你用我u盘里的备份?”
这些日常细节不动声色地将冷玥困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