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骨眼上,咱们若是贸然凑上去提亲,难免会让人觉得咱们家趋炎附势,行事不妥。所以啊,还是得稍作等待。待过段时间,风头过去些,我亲自上门去盛家为你提亲。”
齐衡听闻母亲此言,心中既欢喜又有些焦急。
欢喜的是母亲终究是松了口,答应为他提亲;焦急的是还要再等些时日。
但他也明白母亲所言在理,只得强压下内心的急切,笑着应道:“一切都听母亲的安排!”
另一边卫禄纳征后,却没能马上抱得美人归。
侬智高起义反宋,失败后逃到了大理国内。
而他的族人侬宗旦,是火峒蛮首领。侬宗旦回到了火峒,占据险地,聚集叛军残余党羽再度起事,更是多次掠夺我朝边境。
这一系列事件,很快被加急上报,摆到了官家的御案前。
官家看着奏章,眉头紧锁,此事该如何定夺,着实让他头疼不已。而朝堂之上,满朝臣工也为此事争论得不可开交。
围绕着应对之策,大臣们分成了两派,就招安与征讨一事各执一词。
不少大臣慷慨激昂,坚决赞成征讨,他们纷纷进言:“我朝天威不可侵犯,颜面绝不可被这般践踏!蛮夷如此猖獗,若不加以严惩,日后必成大患。我朝兵强马壮,岂会惧这些叛逆之徒!”
这些大臣们义愤填膺,恨不得立刻出兵,将侬宗旦及其叛军一网打尽,以彰显大宋的威严。
卫禄见朝堂上众人争论不休,思索片刻后,毅然站了出来进言。
他也赞成招安侬宗旦。
此言一出,仿佛在原本就激烈的争论中投入了一颗重磅炸弹,差点被那些主张征讨的官员们的唾沫星子给淹没。
谏臣们纷纷撸起袖子,虎视眈眈,看看这位外戚是否要歪了屁股。
只见卫禄不慌不忙,朝着官家恭敬地行了一礼,大声说道:“陛下!据臣所知,侬宗旦一族时常遭受交趾的劫掠,苦不堪言。他们曾多次主动提出要归附我朝,寻求庇护。然而,此前我朝却都拒绝了他们的请求。正是因为这些拒绝,这才导致侬智高返宋。”
至于为什么拒绝,还不是因为朝廷和边关怕惹起边事。
卫禄顿了顿,环顾了一下四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