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文小说网 > 其他类型 > 知否之明兰有个贵妃姨妈【明衡】 > 第168章 职位变动,制科考试(贤良方正能直言极谏科)(3/3)
   齐衡郑重地点了点头,说道:“父亲,母亲,你们放心吧!如今机会难得,我定会全力以赴,不辜负你们的期望。”

    考生们需要交平日所作的策论五十篇,好在这三年他是真的埋头苦学,写得不错的作业不少。进卷这一关还叫过得轻松。

    考试时间很快就接近了,本次参加制科考试的人不多,共五人参加。

    除了苏轼、苏辙、王介、齐衡外,还有一人名声不显。

    五人皆通过了阁试,在御试中四人皆中,那位名声不显的考生未中。

    魁首乃是苏轼,为三等,官家看了他的文章当场就拍手叫好,任谁都能看得出满意来。

    苏辙、王介为四等,齐衡为五等。

    登科后,授官的旨意很快就下来了。

    苏轼被授予大理评事、签书凤翔府判官。这是一个极具分量的官职,让苏轼有机会深入接触地方政务,一展治国理政的才能。

    苏辙被任命为商州军事推官,王介被任命为秘书丞。

    而齐衡则被授予谏院谏议大夫之职。

    看得出官家对几人都寄予厚望,特别是苏家兄弟,他是将这二人视为将来的宰辅大臣来培养的。

    而王介素来有学识渊博的名头,听说脾气不太好。

    朕年纪大了,也该享受几年了。别叫一些个老臣天天对着朕喷口水,还是叫他去书堆里发挥作用吧!

    至于对齐衡的安排,除了欣赏年轻人外,还透露着揶揄之意。

    包拯也曾在谏院任职,若不是底下人说他们俩虽无师徒之名,却有师徒之实。官家都不敢信,齐家的小子也是他看着长大的,他怎么不知道齐家小子是个隐藏的刺头啊!

    不过御试交上来的策论,确实能看得出包拯的影子,确实直言敢谏。

    就算将来像包拯一样,指谁喷谁,被谁罚去牢里了。有他岳家和老师在,也不是不能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