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1章 千万两白银,潮水般的开销
广安门的勇卫营招兵处,今日排队的人格外不同。队伍里多了两个看着颇具文人风范的人。
“真是新鲜事儿,想不到文人也来投军。”
“是啊,实在难得一见。”
这两人,一个是陈子龙,一个是吴应箕。他们亲眼目睹朝廷迎回战死将领的棺椁,深受触动,毅然决定弃文从武,放下笔墨,拿起武器,保家卫国,还约定好今日一同前来应征入伍。这一幕引得百姓纷纷侧目围观 。
与他们形成反差的,是几个来自附近山上的流寇。为首的叫李锐,他曾在山东登州当过兵,后来孔有德等人发动哗变,他被迫逃亡,从此隐匿起来。今年朝廷出了一位忠勇侯,又逢勇卫营招兵,于是他带着两名小首领和七个兄弟前来应召。
“大哥,要不咱们还是回去吧,我心里七上八下的。”
“大哥,咱们真要加入官兵吗?我实在有些不放心,咱们都被折腾怕了。”说话的是李锐的两个兄弟。
“你俩都给我闭嘴!既然下了山到了这儿,就别再说这些没用的。勇卫营和其他官兵不一样,咱们先去看看,不行再走。”
还好一切进展顺利,他们都被成功应召。
兵部衙门。
自从勇卫营开始招兵以来,兵部尚书张凤翔每日都如同热锅上的蚂蚁。三大营缺人,这可怎么行?
“鹿友,不能再等下去了。再等下去,好的兵员全都要被勇卫营招去了。这样,你以兵部的名义起草文书,带着兵部的属员们,在京师、山东、河北也去给我招兵。”
吴甡一听,心想尚书大人这是真急了。可现在才去招兵,只怕也只能招到勇卫营挑剩下的。不过,有的吃总好过饿肚子。“本兵,那我这就去安排此事。先行招募多少呢?”
张凤翔想了想,招太多了,军饷难支,先招募个两三万人再说,先把架子搭起来。
“是,下官这就去安排。”
另一边,黄义明刚刚入宫,脚步才踏进乾清宫的院子里,就听见屋内有声音。他若无其事地走上前,想要听听。
门前值守的小太监,一看是陛下的女婿来了,刚要进去禀报,就看见黄义明摆了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