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度很关键。规律的有氧运动,如跑步、游泳、骑自行车等,能够增加大脑中血清素的分泌,调节生物钟,从而改善睡眠。然而,如果在临近睡眠时间进行高强度运动,会使身体处于兴奋状态,体温升高,心率加快,反而不利于入睡。一般建议在睡前3 - 4小时完成运动,这样可以给身体足够的时间恢复平静。对于睡眠不好的人来说,选择较为温和的运动,如瑜伽、太极拳等,可能更为合适,这些运动不仅能够锻炼身体,还具有放松身心的作用,有助于促进睡眠。
(四)疾病与药物因素
疾病影响睡眠
- 许多疾病会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睡眠质量。慢性疼痛性疾病,如关节炎、腰背痛等,会导致身体在夜间疼痛加剧,使人难以入睡或频繁醒来。呼吸系统疾病,如哮喘、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等,也会严重影响睡眠。哮喘患者在夜间可能会出现喘息、呼吸困难等症状,干扰睡眠。而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患者则会在睡眠过程中反复出现呼吸暂停,导致血氧饱和度下降,大脑频繁觉醒,从而影响睡眠的连续性和深度。此外,神经系统疾病,如帕金森病、不安腿综合征等,也会引起睡眠障碍。不安腿综合征患者在夜间休息时,会感到腿部有难以形容的不适感,需要不停地移动腿部或起床活动才能缓解,严重影响入睡和睡眠质量。
药物干扰睡眠
- 某些药物可能会对睡眠产生不良影响。一些含有咖啡因、麻黄碱等成分的药物,如某些感冒药、减肥药等,具有兴奋作用,可能导致失眠。此外,一些精神类药物,如抗抑郁药、抗焦虑药等,在治疗疾病的同时,也可能会引起睡眠方面的副作用,如多梦、早醒等。某些降压药也可能会影响睡眠,例如β - 受体阻滞剂可能会导致多梦、失眠等问题。因此,在服用药物时,应该了解药物的副作用,如有睡眠问题,应及时与医生沟通,调整药物治疗方案。
四、提升与保障睡眠质量的策略
(一)心理调节策略
放松训练
- 放松训练是缓解压力和焦虑,促进睡眠的有效方法。深呼吸是一种简单而有效的放松技巧。可以找一个舒适的位置坐下或躺下,闭上眼睛,慢慢地吸气,让空气充满腹部,感觉腹部像气球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