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姜黎说着,将自己心中的想法和杨老说了。
两人这一聊,就是两个多小时。
听完了姜黎的话,杨老也更加坚定地推行这个政策了。
国家想要强大,人民想富裕,经济改革势在必行。
只有让这个国家富起来,人民群众都能过上好日子,这个国家才能真正的发展。
虽然姜黎不是经济领域的专家,但是杨老却觉得这丫头说的比专家还要好。
“好好好,姜同志,我会让这个政策继续推行下去的。对于你提的这些意见,回头我会让手下的人去研究。”
两人聊着,才聊到了今天姜黎找杨老的目的。
姜黎将自己想要办厂子的事儿和杨老说了。
虽说现在还没有私人办厂的情况,但是杨老觉得就冲着方才和姜黎聊的那些,私人办厂也得被允许。
只有办得厂子多,经济发展,社会发展,这个市场才能更好的运转起来。
加上又是姜黎亲自开口的事情,杨老便爽快道,“姜同志,这事儿简单,回头我让人帮你安排一下。”
有了杨老这句话,姜黎便放心了。
建厂的事情她按部就班的来就行了。
在杨老这边聊完,姜黎便回去了。
而有了杨老的吩咐,姜黎请求办厂的事儿很顺利,京市工商局的领导亲自来找了她,帮助着她处理办厂的事儿。
首先办厂需要解决的就是场地问题,先得拿地,再建厂。
这年代的土地都是国有的,私人想要拿到土地不容易。
尤其是在京市这样寸土寸金的地方,想买大片的土地建厂子,没有上面的特别安排,私人哪有这样的机会?
一般能拿地的,都是一些国有单位,姜黎在杨老的帮衬下,算是开了先河。
当然,随着时代的发展,往后这种情况却越来越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