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龙却持不同意见:&34;陛下,我军连日征战,将士疲惫,国库消耗巨大。若再兴兵,恐难持久。臣以为当休养生息,巩固已得之地。&34;
公子华点头附和:&34;魏国虽败,但底蕴深厚。若贸然进逼,恐引其他诸侯干预。我军远征在外,后勤补给困难,胜负难料。&34;
商鞅不紧不慢地反驳:&34;二位大人之虑并非没有道理,但恕臣直言,此刻正是出击良机。魏国马陵惨败,太子被俘,公子被擒,军心涣散,民心动摇。若我军持续施压,魏国必然考虑迁都以避其锋。&34;
他转向嬴渠梁:&34;陛下,臣并非主张立刻全面出击。我军可采取&39;攻心为上,攻城为下&39;之策。一面派军持续骚扰魏国西部要地,一面派使臣进言,许以和平条件,使魏国自行决定东迁。&34;
嬴渠梁沉思片刻:&34;武安君之策确有可取之处。魏国若东迁,我秦国将立于不败之地。&34;
他环视群臣:&34;此事关乎国策,朕意已决。即日起,调集全国之力,对魏国形成持续军事压力;同时派得力使臣,晓以利害,促其东迁。&34;
商鞅补充道:&34;臣以为可派张仪为使,前往魏国。张大人口才出众,说服力强,定能完成此任。&34;
嬴渠梁点头赞许:&34;就依武安君之策。张仪为使,商鞅统军,朕要在半年之内,看到魏国迁都!&34;
一个月后,秦军再次大规模集结,分三路向魏国边境挺进。
商鞅亲率主力,直逼安邑,这座魏国重镇距离魏都安邑仅百余里,战略地位至关重要。城外,秦军旌旗招展,战鼓雷鸣,声势浩大。
城墙上,魏将军面色凝重地望着远处连天的秦军营帐:&34;秦军来势汹汹,我军实难抵挡。&34;
安邑成为首当其冲的目标。商鞅指挥军队在城外构筑工事,挖掘壕沟,搭建攻城器械,同时派兵切断城内外联系,形成完整包围。
商鞅并不急于强攻,而是派使者前往城中:&34;秦国无意屠城。若城中投降,秦军保证秋毫无犯;若负隅顽抗,城破之日,后果自负。&34;
城内守军犹豫不决。一日后,秦军开始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