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政外交稳步推进之际,嬴渠梁深知国内治理的重要性。尤其是官员队伍的廉洁高效,直接关系到国家长治久安。
一日,商鞅急匆匆入宫求见,神色凝重。
&34;陛下,有紧急情况!&34;商鞅声音沉重,&34;臣最近查访新占区,发现有官员勾结地方豪强,中饱私囊,百姓苦不堪言!&34;
&34;岂有此理!&34;嬴渠梁勃然大怒,&34;立刻逮捕审讯,严惩不贷!&34;
&34;陛下且慢。&34;商鞅深鞠一躬,&34;与其事后惩治,不如事前防范。臣以为,可建立严格的官员监督机制,从源头上遏制腐败。&34;
嬴渠梁怒气稍平:&34;武安君有何良策?&34;
商鞅胸有成竹:&34;首先,建立督察制度,定期派御史巡视各地,暗访民情,考核官绩。&34;
&34;其次,明确奖惩标准,政绩突出者升迁重用,贪污腐败者严惩不贷,决不姑息。&34;
&34;最后,允许百姓直接举报官员不法行为,一经查实,重奖举报人,以鼓励民众监督。&34;
嬴渠梁听罢,连连点头,又补充道:&34;再加一条——官员任期届满,必须接受财产审查!财产来源不明者,从重处罚!&34;
新的官员监督机制很快在全国推行。第一批巡视御史悄然出发,走村入户,体察民情。不久,新占区一名高级官员被查出贪污军饷,数额巨大。消息传到嬴渠梁耳中,他当即拍案而起。
&34;立刻处以极刑,全国通报!&34;嬴渠梁雷霆震怒,&34;让所有人都知道,秦国之法,不容挑战!&34;
这一处决震慑了一批心怀不轨的官员,同时,那些政绩突出、清正廉洁的官员被迅速提拔重用,形成了良性循环。短短数月,官场风气明显好转,政令畅通,民心所向。
官员系统日益高效的同时,嬴渠梁也没有忽视对贵族势力的管控。秦国自变法以来,贵族势力虽被削弱,但仍然根深蒂固,若处理不当,极可能成为变法的绊脚石。
一个雨夜,商鞅在私下晤谈中,向嬴渠梁表达了忧虑:&34;陛下,变法以来,贵族势力屡有不满,暗中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