珍贵的一幅设色绢画。
为了保护这些东西,骆水石委托的押送船队一共派出五艘武装船,每艘船都有洋枪和洋炮。东西用押送洛城特产牡丹花苗的名义,堆堆垒垒放满了。那些货一分为二藏在两艘船上,另外三艘作为幌子。
途经徽省时有捻军作乱,押送的船沉了三艘,剩下两艘逃了出来。不幸的是一艘沉船上载了一半的货,包括那幅最为珍贵的绢画。绢画泡了水,想来也不得善终。令人叹息。
骆水石倒是想去沉船地捞东西,通知他的时候都已经过了十天,具体船沉在哪个位置只知道个大概。想要捞船势比登天。骆水石咬碎了一口牙齿,把门前一棵大梧桐树打的新芽冒出来都带点红血丝。切身体会到少林外家功夫也是血肉之躯练的。
伦茨收到货很满意。三彩的,漂亮。躲避捻军慌乱中碎了十多件,剩下的三十多件保存完好。攒起来等秋天发运。可不能碰到台风。瓶瓶罐罐的,老金贵的。
这种地下挖起来的就是好。完全不需要甄别检验,肯定是真货。断代也容易,只要看品相,找字款。懂行的人秒懂,不懂行的……算了当没说。古代这个年号真是个好东西,一下子就能判定哪朝,哪位天子,约莫年份和时代就水落石出了。
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鉴定这事情伦茨不信黄皮猪,只相信自己的眼睛。伦茨在鉴定上的见识非同寻常。为了收藏古董这门爱好,他是真的好学。自己研究形成了一套断代体系。
江南话雨楼?听说过,收藏有青铜器和各种书法碑帖的拓本。但是要说伦茨有过觊觎的心思倒也谈不上。毕竟伦茨见识多了,帝国的大博物馆去了上百次,什么样式的文明没有见识过?你若说压力山大的图书馆是胡说八道,其实伦茨也是不相信的。再辉煌灿烂的文明没有实物证据支撑,那就是传说或者瞎胡扯。伦茨全没当回事。
我们现在提出质疑:纸莎草的保存条件不足以留存到当代。对比下先秦竹简到今天的实物留存,纸莎草保存的是不是过分完整无缺?没有满足一定的湿度条件,只是干燥,几千年的纸莎草没发生脆化,一出土就变成飞灰。奇迹啊!
纸莎草如此稳定的文字载体,如此科学的书写方式为什么没有流传深远?不符合逻辑嘛。所以纸莎草记录的都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