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企干部常规操作,转任地方,任共青团贵州省委副书记、党组副书记(主持工作);这是一个厅级职务,从国企转换赛道,提前以处级身份卡位,不是一般的不普通。 2002年12月至2003年01月,任共青团贵州省委书记、党组书记;2003年01月至2006年01月,共青团贵州省委书记、党组书记、省人大内务司法委员会委员。(其间:2000年03月至2003年08月在浙江大学管理学院工商管理专业学习;2004年03月至2005年01月在中央党校中青班学习);此时看:年轻、少数民族、中青班(以前文章已经详细介绍过中青班),万事俱备,东风正劲,应该宏图大展的。 但是,2006年10月,36岁的廖飞空降到黔东南州担任副书记,保留正厅级别。 从转任地方后仕途晋升速度明显放缓。 2008年01月至2011年04月,黔西南州委副书记(保留正厅长级)(其间:2008年04月至2008年09月挂职任交通部体改法规司副司长,2011年03月至2011年04月在中央党校中青班学习);高挂部委任职,二次进入中青班学习,在公布的简历中只此一个。 好像能有的加分项都凑齐了,但是终究是少了关键的助力,没有前面的那个一,后面的零再多,也是徒然。 3年后,开始补足地方主政经历,2011年04月至2012年07月,任黔西南州委副书记(保留正厅长级)、兴仁县委书记; 直至6年后,于2012年任黔东南州委副书记、州长、州政府党组书记。 3年后,未能接任书记,回到省直部门,任贵州省科学技术厅党组书记。 要脱颖而出,除了优秀,还需要天时地利人和,天时就是能享受的政策:选调生、国企校招、挂职偏远地区等等;地利就是入职的平台:平台越高越好,越核心部门越好。 人和就是贵人,就是伯乐。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职场千里马常有,伯乐不常有。体制内的晋升,就是伯乐选择千里马的机制。 没有伯乐引导和加持的普通人,在职场走不远。没有伯乐,普通人就像没有风的风筝,学历只是附在身上的几张花花绿绿纸。 从古至今阶层流动从未停滞,无数逆天改命的戏码在不断上演。阶层流动一方面是普通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另一方面也是执政者化解社会矛盾的有效缓冲。说一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