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质和卫铮两人拜见了卫国公,也没有在边塞多待,最近长安事务繁杂,又有擢试在前,两人商议一番,便重新启程,一路南下。
在那之前,卫铮单独面见了卫国公,他们在屋内下了一盘棋。
卫国公落子,叹道:“吴质那孩子,绝非池中之物。”
卫铮一向寡言少语,他似乎把注意都放在了棋盘上,“嗯”了一声。
“如今我大晋有明君,现在缺的,是一个洞察天下,纵横八方的重臣。”
卫铮落了一子,让整个棋局都活了起来,他说:“他当得。”
届时他镇守边关,他主持朝政,他们相辅相成,给天下百姓一个真正的安稳。
卫国公点了头,拍了拍他的肩,说:“你去吧,边关苦寒,便是要回来,也不是这时候。”
这一局,他们父子俩谁也没赢,是平局。
卫铮起身行礼,拜别了父亲。
卫铮策马出城,身后跟着同样骑马的吴质,他着儒裳,书生打扮,背后的发带飘扬在空中,宽大的蓝色袖子鼓着风,正是意气风发的模样。
此前林依他们带兵打仗,长安城内世家如虎狼一般盯着龙椅上的沈易安。
林依走前便看出了那些端倪,这些世家的生意遍布各地,手中不仅有钱,还握着兵。
大晋以长安为中心,周围的城池直属长安管辖,但是更远一些的四十六州,虽说是归于大晋的版图,但其各州有各主,他们也有自己的兵马和粮草供应线。
沈易安登基,他们都是处于观望的态度,大晋遇袭,他们一个看着一个,都没有贸然支援。
大晋不是没有兵,而是兵权在各地官员的手中,并没有集中起来。
长安的世家们都不满沈易安登基,林依的目光都在枕星阁妖灵一事上,虽说在朝廷上也看得深远,但终归精力有限,她还年轻,不知道这其中的牵扯拉锯,沈易安甚至还有意遮掩,把那些勾心斗角压下去。
至少在林依眼皮子下是这样的。
所以林依出兵,沈易安就面临着世家全面围攻的境地,那一封封从长安寄出去的信报的都是平安,可是世家哪有那么好对付,要不是吴质在暗处相助,至今鹿死谁手都不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