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两粒都没有种子。”
“这是三麻子家的田。他家老娘常年生病,三麻子无法,就去县里打工挣铜板给他老娘看病,田地就顾不过来。要是往常下雨还好说,今年没有人过来浇水,这收成都荒废了。”路过的老汉也对着田地唉声叹气。
他们顾自己家都顾不过来,哪有精力管别人的田地收成如何。现在看着干瘪的稻穗唯有叹息了。
“只要不是因为懒就还有救。”褚榛也不知说的是地还是人。
又往前走了一段,后面的稻谷果然即便不算饱满,但也都长出来了。就是每一穗的稻谷都算不得多。
胡清雅偷偷拿出来一穗做对比,稻穗沉甸甸的压手。
“这是你种的?”
胡清雅点头“就是我们吃的那种。”
褚榛只看过带壳的稻谷,没想到稻穗带给人的感受更直观。
“我想明年整个蜀中都种这个良种。”褚榛雄心勃勃。
“好!需要多少你跟我说,我给你提供。”
这里有些地方水稻能够达到一年三熟。
早熟稻三月底育种,七月中收割。中熟稻五月底育种,九月中收割。晚熟稻六月中育种,十一月初收获。
但人们都习惯了一年种两季。并且现在育种也早就迟了。只能明年在做打算。
褚榛因为自己种过许多年的田,也推广过,对于哪些地区适合种什么粮食都了然于胸。
这会儿他又有些感激胡清雅了。当初还是她提议让他去研究高产良种。不论初心是什么,总之他看到的结果,一切都对他有利。
他想,可能老天爷也是知道他在民生上的功劳的,这才把她送到他的身边。
砖烧出来厂房就盖的格外的快了。几乎在秋收结束的同时,胡清雅的厂房也建了起来。
有不少人手脚麻利的婶子大娘都赶去山里采板栗,收秋菜。
还有许多婶子大娘年龄大了,加上家里人口多,用不着她们去山上,正好今年的粮食收成不怎么样,就想要给自己找份工,多份收益。
胡清雅的小作坊就在这种情况下开张了。
胡清雅知道抻了一个多月,镇上的百姓乃至县城某些人家已经等不及了,这次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