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的百姓们,在本乡官吏的悉心组织下,如同一条有序的长龙,沿着运河北上。他们走走停停,严格按照朝廷每日下发的前行顺序依次前进,避免了运河出现拥堵的情况。
当队伍停下来休息时,军民们也没有丝毫懈怠。他们纷纷走向四周的荒野,弯腰捡起一块块碎石,双手紧紧握住,一趟又一趟地搬运回来,认真地铺设在运河两岸的道路上。他们的脸上满是汗水,却洋溢着坚定的神情。
因为这条碎石铺就的道路,不仅是他们前行的通道,更是他们曾在此生活的有力证明。即便暂时撤退,他们吴国人的印记也将永远留在这里。
在各处重要的铜铁矿厂、盐厂、糖厂、皮革厂、纺织厂内,一片悲戚的氛围弥漫开来。匠人们满含热泪,眼神中充满了不舍,缓缓地抛下他们耗费无数心血建造的房舍厂房。
那些笨重的机械,曾经是他们日夜劳作的伙伴,如今也只能被小心翼翼地封存起来。他们仔细地掩盖住矿洞,随后背起轻便的工具,在官府的组织下,有序地入驻运河沿途各处聚集地。作为重要的人才,他们备受王室重视。
工匠们深知自己肩负的责任,他们指挥着民众,纷纷拿起斧头和锯子,走进山林。他们挥汗如雨,奋力砍伐树木和青竹。每一次斧头的挥动,都带着对未来的期许;每一根青竹的倒下,都仿佛在诉说着他们对百姓的守护。
众人齐心协力,将砍伐下来的木材和竹子,紧急制作成木排和竹筏。这些简易的水上工具,将承载着百姓们的生命,在浮水北上的艰难旅途中,护佑他们的安全。
妇人的身影在队伍中显得格外柔弱,却又无比坚强。
她们满含泪水,一步三回头地告别自家的桑田与织机。吴国的锦绣绸缎,在她们灵巧的双手下,刚刚在天下诸侯国打响名气,为吴国带来了丰厚的财富,也让妇人们在家庭中撑起了半边天,赚取钱财养育孩童老小。
如今,她们却不得不忍痛抛下这一切。感性的她们,抚摸着熟悉的桌椅,看着那陪伴自己无数日夜的织机,心中满是眷恋。
但在强壮的儿子和威武的丈夫的陪伴下,她们还是毅然决然地擦干眼泪,告别了故土。丈夫们心疼地看着妻子,紧紧握住她们的手,眼神中透露出坚定的承诺:“别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