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的后世之君们,岂不是皆要精通行伍,体恤民情?"
像是多年以来的坚持,突然被人告知毫无意义,朱元璋肉眼可见的颓丧下来,满脸苦笑的朝着欲言又止的曹爽呼喝道。
"我大明的后世之君,或许无需像当今陛下和燕王朱棣等拥有领兵在外的经验,但至少要将军权牢牢握在手中。"
"至于体恤民情,则是不可或缺的必备条件。"
虽然曹爽也没有料到自己三言两语间,便令在史书上以固执腐朽而著称,号称建文帝朱允炆第一"从龙之臣"的刘三吾心神动摇,但仍是耐着性子,多说了几句。
若是眼前的"刘三吾"能在幡然醒悟之后,劝谏朱元璋改立燕王为太子,自然是上上策,还能避免正值巅峰的大明精锐们浪费在毫无意义的"内讧"中。
纵观历史上的开国之君,皆是"生于忧患",而绝大多数的亡国之君,又是"死于安乐",如若大明的后世之君能够牢牢贯彻以上两个条件,他说不敢说为大明"续命"多久,但至少能够令朝廷贪腐成风的情况有所收敛,间接提升百姓们的生活质量。
"小友所说,咱都记下了"
不知过了多久,朱元璋身心俱疲的声音终是于牢房中响起,而早已闭眼假寐的曹爽也缓缓睁开了眼睛,点头示意,眉眼间隐隐有些讶色。
从目前来看,他的这位"新狱友",倒没有想象中那般顽固古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