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的敬佩更甚。
这一刻,他深切体会到了,为什么说史书上对于文官所给予的"腐朽","古板"等评价其实并不是贬义词。
"老爷子,其实也没有如此严重。"
"我觉得朝中那些官员,其实也可能是有苦难言。"
想了想之后,曹爽还是决定为朝中那些素未闻面的文官们说几句好话,毕竟这可是朱元璋治下的洪武朝。
朝中的官员们无论私德如何,至少总体上对于大明,应当还是忠心耿耿,尽心尽力的。
"小友此话怎讲?"
不知不觉间,朱元璋和眼前曹爽的身份仿佛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此时朱元璋所扮演的,并非是以博学而闻名朝野的翰林学士刘三吾,而是一名懵懂无知的少年;反观眼前侃侃而谈的曹爽,则是通读古今的治世之能臣。
"很简单啊,当今天子为了加强宝钞的流通,特意下令民间百姓禁止以白银和黄金交易,只能使用宝钞。"
"但是宝钞的价值,又因为刚刚的两种原因,出现了贬值的情况,使宝钞呈现了恶性循环的趋势。"
"此等情况下,朝廷只需允准宝钞兑换等额的金银,便会瞬间止住其贬值的情况。"
"说白了,就是朝廷的这个宝钞,完全是靠着朝廷的信用在支撑,无法让百姓们得到不受时间,市场,地域等诸多因素影响的金银。"
在朱元璋目瞪口呆的表情中,曹爽言简意赅的介绍了大明宝钞贬值的真正原因,并顺势熄灭了朱元璋心底的全部怒火:"正因如此,朝廷近些年才以胡椒等香料,作为官员的俸禄。"
"胡椒这东西虽然不如金银等物能够永远流传于世,但保存期相对较长,具备一定的经济价值,这才能够在市场上流通。"
听得此话,朱元璋犹如醍醐灌顶,终是理解了曹爽口中,朝中官员心知肚明,却又不敢告诉他的原因所在。
就凭现在大明宝钞在民间的持有量,若是允准其兑换黄金白银,只怕国库中他好不容易攒下的那些白银会被瞬间哄抢一空。
届时,大明的财政便将彻底枯竭,且没有半点拯救措施。
"如若依着先生所说,我大明宝钞贬值的情况怕是不可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