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久的沐英突然病逝,极有可能引发一连串的反应。
"启禀陛下,不若效仿晋燕二王,以宗室诸王坐镇云南,替我大明扼守边陲。"沉吟少许,真正的翰林学士刘三吾起身回禀。
虽说他一向不赞成朱元璋恢复分封制,尤其是赋予宗室诸王莫大的军权,但现如今西平侯沐英病重,云南局势岌岌可危,以宗室诸王坐镇便是应有之意了。
此话一出,暖阁中思绪本是有些混乱的朝臣们均是不约而同的抬头看向身旁的刘三吾,心中颇有些茅塞顿开的感觉。
说的对啊!
他们怎么就糊涂了呢?
既然西平侯沐英病重,那便在朱元璋膝下的皇子中择取一人,将其封地定位云南,接替此前的沐英不就万事大吉了吗?
可笑他们刚刚只将视线放在朝中领兵的勋贵将领身上,却是忽略了在朱元璋心目中,本就要出京就藩的宗室藩王们。
假若朱元璋担心云南乃蛮夷之地,初出茅庐的皇子们难以震慑住当地拥兵自重的土司,还可自朝中择取已然就藩多年的成年皇子,将其封地改为云南。
众臣越想越觉得有理,甚至忍不住窃窃私语起来,全然没有注意到案牍后朱元璋欲言又止的神色。
以宗室藩王坐镇?
其实前些年,他也不是没有萌生过此等念头,但念及"义子"沐英已然在云南扎根,且取得的功绩有目共睹,若是随便将其调换,未免有卸磨杀驴之意,也会伤害到他和沐英之间的父子感情,方才没有轻举妄动。
可是云南那地方不比内陆,形势甚至比直面塞外的北平和山西还要复杂许多,于当地坐镇的宗室藩王手中势必要像沐英一样,手中握有赫赫军权,以免延误战机。
但现如今,他通过偷听曹爽和老四朱棣之间的谈话,已然意识到宗室塞王手中权柄过甚对于中枢的威胁,又岂会明知故犯?
况且云南地势险峻,只需控制住曲靖等"滇南"咽喉,便可切断云南和朝廷的联系,使云南成为"国中之国"。
见上首的朱元璋迟迟不发一语,似是衡量利弊,思考藩王人选,户部尚书赵勉忽然灵光一现,颇有些兴奋的拱手道:"启禀陛下,燕王朱棣乃我大明宗室翘楚,军功显赫,必可确保云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