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凌峰的脑海中浮现出孙思邈那慈祥的面容,这位老医者当初毅然决然地跟随他来到边疆,用实际行动践行着“医者仁心”的誓言。他放下报告,决定亲自去一趟乡村,看看孙思邈和当地百姓的生活情况。
与此同时,能工巧匠李四也为边疆地区的基础建设贡献着自己的力量。他带领着一群工匠,跋山涉水,克服重重困难,修建了一系列公共设施,如桥梁、道路、水渠等。这些基础设施的建设,不仅方便了当地百姓的出行和生活,更为边疆地区的经济发展奠定了基础。
“李师傅,这座桥修得真结实啊!”一位村民指着新建的石桥,由衷地赞叹道。
李四黝黑的脸上露出了憨厚的笑容:“这都是我们应该做的,边疆地区地广人稀,交通不便,我们多修几座桥,多修几条路,就能让更多人走进来,也能让更多货物运出去,这样,大家的日子才能越过越好。”
看着眼前车来人往、络绎不绝的道路,李四心中充满了自豪和喜悦。他深知,自己所做的一切,都是在为边疆的繁荣和稳定贡献力量。
郭凌峰在翻阅各地呈上来的报告时,脸上一直洋溢着欣慰的笑容。人才兴则边疆兴,这些人才为边疆地区带来的变化,让他对未来充满了希望。他拿起笔,开始在一张新的纸上书写着什么,那是他为边疆地区未来发展所做的规划,其中一项,便是设立奖学金,鼓励年轻人努力学习,为边疆的未来培养更多的人才……
“大人,宫里来人了……”“大人,宫里来人了……”侍卫的声音打断了郭凌峰的思路,他放下手中的笔,眉宇间掠过一丝不易察觉的阴影。人才的培养并非一朝一夕之功,边疆地区百废待兴,他需要更多的时间,也需要来自朝廷的支持。
“宣。”郭凌峰沉声说道。
来的是一位年轻的宦官,他展开手中的明黄色卷轴,用尖细的嗓音宣读着皇帝的旨意,无非是嘉奖郭凌峰治理边疆有功,百姓安居乐业云云。
郭凌峰不动声色地听着,心中却清楚,这只是例行公事罢了。边疆地处偏远,朝廷的目光很难触及到这里,更遑论真正了解这里的情况和需求。
送走宫里来人后,郭凌峰将各地呈上来的报告整理好,又仔细修改了奖学金的设立方案,确定无误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