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我们可以引入一些实践案例,让学生们分组讨论,模拟解决实际问题。”
郭凌峰眼前一亮,这与他希望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想法不谋而合。“老师所言极是,学生们只有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问题中,才能真正理解和掌握。”
很快,学堂里掀起了一股实践的热潮。宫廷教师精心挑选了与百姓生活息息相关的案例,例如如何修建水利设施、如何提高粮食产量、如何解决地方纠纷等等。学生们被分成小组,热烈地讨论着,他们各抒己见,将课堂上学到的知识运用到案例分析中,提出解决方案。
张强所在的小组负责研究如何提高粮食产量。他们查阅了大量的书籍,了解到不同土壤和气候条件下适合种植的农作物种类,以及如何利用肥料和灌溉技术提高产量。他们还走访了附近的农户,向他们请教种植经验,了解他们在实际耕种中遇到的问题。
在一次讨论中,张强提出了一个大胆的想法:“我们能不能尝试种植一种新的水稻品种,这种水稻产量高,而且耐旱耐涝?”
其他组员纷纷表示赞同,他们搜集了这种水稻的资料,并向经验丰富的农户请教。最终,他们制定了一套详细的种植方案,并决定在学堂附近的田地里进行试验种植。
时间飞逝,转眼间就到了秋收的季节。在张强和组员们的精心照料下,试验田里的水稻获得了丰收。看着沉甸甸的稻穗,张强和组员们脸上都洋溢着喜悦的笑容。
消息传到了大儒朱熹的耳中,他虽然对郭凌峰的改革仍有保留意见,但看到贫苦学子们取得的成绩,也不得不承认改革的成效。他来到学堂,看着学生们热烈讨论,积极实践,心中感慨万千。
“看来,时代在变化,教育也需要与时俱进啊。”朱熹喃喃自语道,目光落在了人群中那个瘦削却充满自信的身影上,他知道,这个叫张强的少年,未来必将成就一番事业。
而张强,此时正站在高台上,向同学们分享着他们的种植经验,他声音洪亮,眼神坚定,仿佛一颗破土而出的种子,充满了希望和力量。他并不知道,一场更大的考验正在等待着他,而这场考验,将决定他未来的命运……
金秋十月,硕果累累,又是一年科举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