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加入了实用性更强的学科。”
“至于教学方式,臣鼓励学生们自由思考,勇于质疑,这并非不尊重圣人,而是希望他们能够更好地传承和发扬圣人之道。”
郭凌峰的话语掷地有声,但朱熹等人却不以为然,他们纷纷出言反驳,一时间,御书房内争论不休。
这场辩论持续了整整一个下午,最终,在皇帝的调停下,双方达成了初步共识:郭凌峰对改革方案进行部分调整,保留部分传统经典课程,并加强对学生礼仪规范的教育,使其更具包容性,更容易被旧学派所接受。
这场风波过后,学政的态度也发生了微妙的变化。他亲眼目睹了郭凌峰在朝堂上的据理力争,也感受到了他对教育改革的真诚和决心。他开始转变态度,积极协调各方资源,为改革提供支持。
一日,学政来到国子监,将一份名单递给郭凌峰:“这是我整理的各地优秀教师名录,其中不乏精通新旧学问的大家,你可以从中挑选合适的人才,充实到新式学堂中。”
郭凌峰接过名单,感激地说道:“多谢大人支持,下官一定不负期望,将改革进行到底。”
夜深人静,郭凌峰独自一人在书房中翻阅着名单,脸上露出一丝欣慰的笑容。他知道,自己的诚意与努力逐渐赢得了旧学派的信任,改革似乎迎来了转机。
突然,门外传来一阵急促的敲门声,陶夭夭的声音焦急地响起:“凌峰,不好了……”“凌峰,不好了!国子监那边出事了!”陶夭夭语气急促,俏丽的小脸因为奔跑而微微泛红,额头上渗出点点汗珠。
郭凌峰连忙放下手中的名单,起身迎了上去,眉头紧锁,担忧地问道:“怎么了?你慢慢说。”
“是那些天才学生,他们……他们把新来的宫廷教师给打了!”陶夭夭上气不接下气地说道,语气中满是焦急。
郭凌峰心头一紧,他深知这些天才学生自视甚高,难以管教,之前就曾多次与宫廷教师发生冲突,只是没想到这次竟然闹得如此严重。他沉声问道:“伤势如何?可有报官?”
“伤势倒不重,只是皮外伤,但那些学生态度十分嚣张,扬言说宁可退学也不愿接受新式教育,还说……”陶夭夭顿了顿,似乎有些难以启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