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持,普及教育的阻力将会小很多。
然而,朱熹对郭凌峰的教育改革方案并不看好,他认为过于理想化,不切实际。
“郭大人,老夫知道你一心为民,但治国如同治学,需脚踏实地,循序渐进……”
朱熹的话还没说完,就被门外传来的喧闹声打断……
第245章长风破浪(续)
“……岂有此理!简直是胡闹!”朱熹话未说完,门外传来一声怒喝,打断了屋内的谈话。
郭凌峰和陶夭夭对视一眼,心中升起一丝不祥的预感。他们快步走到门外,只见院子里站着几个气喘吁吁的年轻人,其中一人正是郭凌峰最为器重的学生——李文轩。李文轩天资聪颖,却性格孤傲,平日里眼高于顶,鲜与他人为伍。此刻他衣衫凌乱,脸上带着几分淤青,却难掩眼中熊熊燃烧的怒火。
“怎么回事?谁把你打成这样?”郭凌峰眉头紧锁,沉声问道。
“老师,我们……我们只是想……”李文轩语气哽咽,却说不出一句完整的话。
站在他身旁的,是几个衣着朴素的少年,他们都是来自偏远山区的贫苦学子,因为郭凌峰的教育改革计划,才有机会进入官学读书。他们看到李文轩被打,也义愤填膺,却又敢怒不敢言,只是低着头,不安地搓着衣角。
“说,到底发生了什么事?”陶夭夭见郭凌峰脸色越来越难看,连忙上前询问。
“我们……我们去城外宣传教育普及的事情,却被一群人……围攻了……”一个瘦弱的少年怯生生地说道,声音小得像蚊子哼哼。
原来,李文轩深受郭凌峰理念的影响,主动联合了几位来自贫困家庭的同学,组成宣传小组,利用课余时间到城外乡村宣传教育普及的重要性,希望能够争取更多百姓的支持。然而,他们的行为却遭到了部分乡绅和村民的误解和抵制,认为他们是“不务正业”、“蛊惑人心”,甚至对他们动了手。
听到这里,朱熹不禁摇了摇头,长叹一声:“唉,老夫早就说过,此事急不得啊!”
郭凌峰没有说话,他紧握双拳,眼中闪烁着复杂的光芒。他知道,改革之路注定充满荆棘,但他从未想过,阻力会如此之大,甚至波及到这些无辜的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