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文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穿越:基建文化到古代 > 第247章 星星之火(2/5)


    朱熹微微颔首,目光扫过书院,最后落在郭凌峰身上,缓缓开口道:“老夫听闻郭大人在杭州府兴办教育,不拘一格,颇有成效,今日特来一观……”

    朱熹的话语不紧不慢,却带着一股不怒自威的气势。周围的空气仿佛都凝固了,所有人都在等待着这位儒学大家的评判。

    “不知朱老先生以为如何?”郭凌峰面色平静,语气中带着几分自信。他知道朱熹此行绝非简单的参观,更像是一场考验。

    朱熹没有直接回答,而是径直走进了书院的学堂。宽敞明亮的教室里,学生们正在摇头晃脑地背诵着课文,与以往不同的是,他们所学的不再是枯燥乏味的四书五经,而是经过郭凌峰和陶夭夭精心编撰的新教材。

    朱熹随意翻阅着桌上的课本,脸上露出了惊讶的神色。他原本以为郭凌峰标榜的新式教育不过是哗众取宠,却没想到这些教材内容新颖,图文并茂,而且将儒家经典与实用的知识巧妙地结合在一起,更容易被学生理解和接受。

    “有趣,有趣。”朱熹低声喃喃道,随即转身对郭凌峰说道,“老夫今日就在此为学生们上一课,如何?”

    郭凌峰自然求之不得,连忙安排学生们安静下来,恭恭敬敬地请朱熹走上讲台。

    朱熹也不推辞,他从学生们正在学习的《大学》入手,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讲解了其中的深刻道理。他旁征博引,深入浅出,将原本晦涩难懂的经文讲解得生动形象,就连那些年幼的学生也听得津津有味。

    课堂上,朱熹还与学生们积极互动,鼓励他们大胆质疑,独立思考。这种开放式的教学方式深深地吸引了在场的每一个人,包括那些原本对新式教育抱有怀疑态度的旧学派学者。

    一堂课下来,学生们受益匪浅,就连郭凌峰也对朱熹的学识和教学方法佩服不已。他知道,朱熹的到来不仅是对文华书院的肯定,更是对新式教育的认可。

    在接下来的日子里,朱熹留在了文华书院,与郭凌峰等人探讨教育改革的理念和方法。他还亲自参与了教材的编写工作,并为书院的老师们传授教学经验。

    在朱熹的影响下,越来越多的旧学派学者开始接受新式教育,他们加入到文华书院的教学队伍中来,为书院的发展注入了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