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峰还想再说些什么,却见老农已经转过身去,继续埋头耕作,完全不理会他。他无奈地叹了口气,他知道,想要说服这位顽固的老农,还需要更多的时间和耐心。
“这位老先生,您不妨听听我的解释……”一直沉默不语的随行人中,一位中年男子站了出来,他推了推鼻梁上的眼镜,平静地说道,“我是研究农事的学者,或许能为您解惑……”
“老先生,您种植多年,经验丰富,自然明白土壤、气候、水源对于农作物的重要性。”农学家语气温和,带着学者特有的理性,“这种新作物,名为番薯,原产于海外,具有耐旱、耐贫瘠的特点,对于土壤的要求远低于传统作物,即使在相对恶劣的环境下也能生长,并且产量……”
“海外的玩意儿,我们这里怎么种得活!”老农不耐烦地打断,“别拿这些没影的事糊弄我老头子,我吃的盐比你吃的米还多!”
“老先生,我明白您的顾虑。”郭凌峰见状,上前一步,“您放心,我们会提供全套的技术指导,从播种、施肥到管理,都会有专人负责,确保您能顺利种植,并且,”他顿了顿,抛出一个重磅承诺,“如果最终收成不如预期,我们愿意以双倍的价格收购您的粮食,绝不让您承担任何风险。”
老农听到这话,原本紧绷的脸上终于有了一丝松动,他虽然固执,却也并非不讲道理,只是祖祖辈辈传下来的经验让他本能地抗拒未知的事物。
“双倍的价格收购?”他低声重复了一遍,语气中带着几分怀疑。
“千真万确!”郭凌峰语气坚定,“我以我的人格担保!”
老农沉默了,浑浊的眼中闪烁着复杂的光芒,他紧紧地攥着手中的布袋,似乎在做着激烈的思想斗争。一边是祖祖辈辈传下来的经验和习惯,一边是高产量、高收益的诱惑,以及这位年轻人的承诺和担保,让他难以抉择。
“老先生,我知道改变需要勇气,但时代在进步,我们也应该与时俱进。”郭凌峰见他有所动摇,趁热打铁,“尝试一下,或许就能打开一片新的天地,您说是吗?”
老农没有说话,他缓缓抬起头,望向远方,那里,是连绵起伏的田野,是世代农民耕耘的希望,也是他心中难以割舍的根。
“我……”他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