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凌峰收到的信,是来自一位在京城结识的商人朋友。朋友在信中告知,他已经联系了几家北方的大粮商,他们愿意以合理的价格收购江南的粮食,并且可以绕过江南粮会,直接与郭凌峰所在的村子进行交易。
得知这个消息,郭凌峰心中大喜。有了这些外地粮商的支持,江南粮会的垄断就会被打破,农民们再也不用担心被压价,可以获得应有的回报。他立刻召集了村里的几位长者和代表,向他们宣布了这个好消息。
“什么?外地的粮商?他们真的愿意收购我们的粮食?”村长听到这个消息,惊讶得半天说不出话来。自从江南粮会控制了市场,他们这些小村庄就只能任人宰割,根本没有选择的余地。
“千真万确,”郭凌峰笑着点头,“我已经和他们签订了协议,只要我们的粮食质量过关,他们就会按照市场价收购,绝不压价。”
“太好了!这真是太好了!”村民们欢呼雀跃,脸上洋溢着喜悦和希望。
然而,并不是所有人都像他们一样高兴。那些原本依附于江南粮会,靠着压榨农民发财的粮商们,此时却如坐针毡。他们聚集在一起,商量着对策。
“这个郭凌峰,真是不知天高地厚,竟然敢挑战我们江南粮会的权威!”一个肥头大耳的粮商恶狠狠地说道。
“我们绝不能让他得逞,必须想办法阻止他!”另一个尖嘴猴腮的粮商附和道。
然而,任凭他们如何绞尽脑汁,也无法阻止郭凌峰的计划。外地粮商的到来,彻底打破了江南粮会的垄断,农民们终于可以挺直腰杆,以公平的价格出售自己的粮食。
随着时间的推移,村里那些原本对新技术持怀疑态度的村民,也逐渐转变了想法。他们亲眼看到,那些使用新技术的田地,产量明显高于其他田地,而且更能抵抗旱灾的侵袭。
“看来,郭大人说的没错,这新技术还真有两下子!”一个原本顽固反对的村民,看着眼前绿油油的麦田,不禁感叹道。
“是啊,以前是我老糊涂,不相信新事物,差点耽误了大事!”另一个村民也附和道。
越来越多的村民开始接受新技术,积极参与到推广工作中来。然而,就在郭凌峰以为一切都在朝着好的方向发展时,一个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