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飞宇他们从校本部出来,东方婉说:“我们进去东征烈士墓园里面看看,感受一下战士们东征的气概!”
东征烈士墓园坐落在军校西南的平冈,是1925年粤东革命政府为纪念因讨伐陈炯明等叛军而阵亡将士修建的,安葬有国共两党516位烈士遗体,面积5万多平方米,1926年6月落成。
墓园于1984年修缮,1991年新建了“东征史迹陈列室”。北伐纪念碑矗立在长洲岛平岗,是一座高10米的花岗石碑,为纪念北伐阵亡的军校生建立的。由军校代校务何遂撰写的碑文“平冈之石齿齿兮,黄埔之水淙淙;屹丰碑以万世兮,将以垂纪于无穷”。
碑的正面刻“国民革命军军官学校学生出身北伐阵亡纪念碑”,碑座的东、西、北三面刻有北伐阵亡的独立团第一营营长曹渊等353位黄埔军校学生的名字。但由于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失败,大部分共产党员阵亡者的名字未能刻记。
整座东征烈士墓青松翠柏,绿树红花,亭台点缀,环境幽静。此墓1925年动工,次年落成。它的造型与羊城黄花岗七十二烈士墓的非常相似,故有“小黄花岗”之称。
墓的西边是十七将校墓。这是一座仿“巴黎凯旋门式建造的建筑”,上书“东征阵亡烈士纪功坊”,落款张仁杰。坊内有四块碑,其中《国民革命军官学校东征阵亡将士题名碑》,仅刻上238位烈士的英名,不及在这里埋葬烈士的半数。
纪功坊的后面是入伍生和学生墓群。东边是墓园里一座独一无二的单人墓――蔡光举烈士墓。蔡光举是贵州省遵义人,军校第一期学员。他作战勇敢,东征时牺牲于淡水,据说因他是学校牺牲的第一人,故为他单独造墓,独享殊荣。
东征烈士墓园还有一座北伐纪念碑,是1929年为纪念北伐牺牲的烈士而建,高7米多,碑架三面刻宇。正面刻:“国民革命军军官学校 学生出身北伐阵亡将校纪念碑”,东面刻“捐躯救国”,西面刻“为民牺牲”。碑座的东、西、北三面还刻有在北伐中阵亡的353位黄埔军校学生的英名。
在300多位烈士英名中,有许多北伐时的骁将,如在攻打武昌战役中壮烈牺牲的一期学生、独立团第一营营长曹渊烈士;黄埔第三期高材生、连长吴通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