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子回娘家,女婿需要同行,故而对于娘家而言又称“迎婿日”。给出嫁的女儿提供了团聚的机会,让许久未见的姊妹们得以叙叙旧、话话家常,展现了中国人对亲情的珍视。
在中国古代的历法中,每年的第一个月,各个朝代不尽相同。到汉武帝时才正式确定农历一月为正月。正月第一天为正月初一,第二天则为正月初二。[28]2024年11月12日,国务院发布《国务院关于修改〈全国年节及纪念日放假办法〉的决定》,自2025年1月1日起施行。《决定》明确春节放假4天(农历除夕、正月初一、初二、初三)。
春节,即中国农历新年,是中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内涵4。春节的起源和风俗如下:
春节的来历 :
春节起源于上古时代的岁首祈岁祭祀,与农耕文明密切相关。古人通过观测天象,以北斗七星斗柄指向确定季节循环,\"岁\"(木星)的运行周期成为制定农历的基础。农历正月初一标志着新一年农事周期的开始,人们祭拜天地、祖先,祈求风调雨顺。
春节的另一名称叫过年,传说古时候有一种叫“年”的怪兽,每到除夕夜会到村子里吃人。人们利用“年”兽的三大弱点,放爆竹、贴春联、驱赶“年”兽的进攻,逐渐形成了过年的习俗。
春节的风俗 :
扫尘 :扫尘,又称扫屋、扫房、除尘、除残、掸尘、打埃尘等,是年前大扫除的活动,寓意把一切“穷运”、“晦气”统统扫出门,寄托了辟邪除灾、迎祥纳福的美好愿望。
贴对联 :春联,又叫“春贴”、“门对”、“对联”,是过年时所贴的红色喜庆元素,以对仗工整、简洁精巧的文字描绘美好形象,抒发美好愿望。
拜年 :春节期间,人们走亲访友,互相祝福,称为拜年。
贴年画 :春节挂贴年画在城乡很普遍,浓黑重彩的年画给千家万户平添了许多兴旺欢乐的喜庆气氛2。
守岁 :除夕守岁是最重要的年俗活动之一,人们终夜不眠,以待天明,称为守岁。
吃饺子 :民间春节吃饺子的习俗在明清时已有相当盛行,饺子一般要在年三十晚上12点以前包好,待到半夜子时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