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含的执我力被大量运用和执行时,可以影响执我的方向,甚至完全否定自我后再重建自我,成为中坚力量。
情绪、人格、性格(信念组合系统)的作用会深刻影响思维。
有时,一个信息体会突然引发另一个毫不相关的信息体,这是因为底层运作时,前者的情愫结构通过情愫共溶库引出了另一个结构最相近的情愫。逻辑上的不相关性,最终会导致显知意识放弃继续运作这一关联。
关于思维分裂:我在思维层观察到,存在一个善良的我(以保护家人、朋友及他人利益为主)和一个邪恶的我(以保护我的欲望及利益为主),它们各自持有相互对立的思维指导命令,交给“选择我”(即自我真我)以供参考选择。这些本应由下意识通过人格、情感、欲望、隐逻辑自动运算选择的内容,却因“选择我”的优先级过高而进入了思维层,导致两者的工作被强行交接。
没有社会及语言,就没有思维级意识的形成。
“我思故我在”的原因在于,思维信息中包含执我向元素、意念方向运行、欲求方向、情愫信息及情感匹配等自我运行的信息。
法则二:意识以生存安全为首要目标,因此意识思维倾向于选择确定状态。如果结果是未知的或不确定的,它通常会选择另一种更加确定的方式。
独立思考是本能,而不独立思考往往是后天环境导致的。
爱因斯坦曾经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的范围是有限的,而想象的空间则是无限的。因此,想象力是创造力的。”
思维是建立在潜意识层之上的,潜意识层的波峰顶部正是由欲望及情感生成的可显化念头(见分布阶图9)。尽管99的念头是不符合当时欲求及现状需求的无价值信息,但也有1的念头被注意并放大(作为信号),进而进入思维层,以进行价值分析和信息处理。这有点类似于人类社会中,总有个别人能做出石破天惊的科学成果,从而引发全球的技术革命!
人常常是被惯性支配的。极少数人能意识到教育常年植入的惯性和思维方式对自己未来所引导的方向是有害的, 而强行改变自己的 习惯,改变思维方式价值观,从而改变了命运。中国人二十岁前接受的教育,在社会上得用十年再清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