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我是位于大脑(硬件)和意识系统(软件)之间,生物质驱动(bios)之上,意识系统的底层内核。
灵魂具有可感知及意向两大特征。可感知是指灵魂能够感知和体验外部世界及自身状态;意向则指灵魂具有自我意识和自我决定的能力。
睡醒后大脑对外界空间感知的长短、大小膨胀及舒展变化,可以视为灵魂在身体内的伸展活动。
身体层面的灵魂与精神层面的灵魂共用一个自我感知的核心。
自我灵魂等于自我感觉、自我感知、自我形象及执我体系的总和。
灵魂是自我感觉之源(任何感觉都需经过自我)。灵魂既能被感受到其“身体空间之形”及其变化(部分大小及长远),又能通过自我去感受和感知一切感觉。
思维是灵魂内部的自我对话。
灵魂是自我感知的本原层和自我形象的几何中心体。
“感觉我”(牢笼)与“本能欲我”(怪兽)构成了灵魂的核心部分。
灵魂是处处存在的感知体感知的集合流,是本能存在的趋向点,是意识的意向点,也是执我的指向点。
灵魂体感像的拓扑结构类似于两个不允许穿越自身的套娃。内层套娃为精神感受器(自我启动时它才启动),称为“灵”;外层套娃为身体感受器(身体启动时它才形成自体感像),称为“肉”。灵和肉一旦碰撞,其能量会产生类似短路的效应,导致意识空白,如性爱高潮时的体验。
灵魂结构包括内核与外壳。内核是一个观察实心球,通常位于外壳内部。灵魂出窍时,内核与外壳在某一观察点分离。例如,在欧式平面坐标下,一段曲线与坐标某一点的直角运行画出的图形,那个点就是观察点,画出的图形的几何中心可视为内核球的位置。
认知灵魂只能独立进行(只能独立存在),因为“自我”的存在,从某种角度看,是一种内在的信息加密算法。
睡醒后大脑对外界空间感知的长短、大小膨胀及舒展变化,可以视为灵魂在身体内的伸展活动。
身体层面的灵魂与精神层面的灵魂共用一个自我感知的核心。
自我灵魂等于自我感觉、自我感知、自我形象及执我体系的总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