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的技艺……在纪家搬来济南府之前,我家乡的农人,多半是不懂可以养殖柞蚕的。纪家一来此地,一边想法子贿赂官府,低价收买山林荒地,伐木改种柞木;另一边便向本地农家宣传,要教本地农人‘牧蚕’。”
“齐小仙君知道什么是‘牧蚕’么?……柞蚕与桑蚕不同,这种蚕虫吃叶子吃得更多,天性又爱日光,没法在屋里养。蚕农遂一年两季,把幼蚕放养到山上的柞树林里去,让它自己在那吃叶子……春蚕上山的季节是三月里,秋蚕是六月里。蚕一上了山,蚕农家里就得派个人,日夜的盯着。若鸟群来了,没人驱赶,一夜之间,就能把蚕虫吃尽了……蚕虫上山之后,再过一个多月的工夫,柞蚕结了茧,这茧就可以缫出丝来。当然,这丝比不上桑蚕白腻柔顺,天然是浅黄色的,且有些杂乱。到这一步,纪家就会把蚕茧收购回去,后面的步骤,他们就关起门来,自己来做了。纪家明令禁止蚕农自行缫丝……蚕农若开了蚕茧,自行缫了丝,这丝他们绝不肯收购,且第二年,就不会再卖蚕种给这家’坏了规矩’的蚕农啦。”
说到这里,一旁刚刚摘下了面具的“吴姑娘”突然疑惑问道:“各家商贾,自然都有自己不愿外传的技术,这也是人情之常……我刚才听孟公子的意思,这牧蚕技艺,原本就是纪家教给百姓的。他们为保蚕种不至于外传,不准百姓自己缫丝,这又有什么问题?”
孟昀苦笑道:“是啊,没什么问题……纪家刚来济南府时,真是一派的“义商”模样。他家每年春秋两季,低价出售蚕种,又高价收购蚕茧。头三年里,凡肯与他们签订契约,代为‘牧蚕’的人家,家家每年都能多收个八九两银子,谁不拿他们当菩萨供着?那时候,他家每年收茧不多,历山一带原本有的柞树林子,其实也不算多,满打满算不过五六十亩的样子,地契零碎分散在十几户山民的手里,我家也有个两亩多……这些田地,原本不过是山上的野林子,比山下的水田价格低得多。我六岁那年,‘牧蚕’还未成气候,我家在山下的上等水田,每年赋税三斗二升稻米,田价在十二两一亩左右。山上的林地分给百姓的,按照下等交税,每年赋税仅一斗二升杂粮即可,田价只在三两一亩左右。但是,到百姓皆学会了‘牧蚕’,且年年把蚕茧拿小车子推着,送到纪家之后,一亩水田每年产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