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安坐在一辆马车上,旁边除了于秋果外,还有一个年岁稍大的妇人,带着的小丫头正是一直给她送药的那个。
她们是礼部侍郎家的下人,府里大老爷刚升了官,所以老夫人和大夫人带着家小回乡祭祖,他们都是跟着伺候的。
那天从城外的庙里拜佛回来,正好看到于秋果母女俩的惨状,老夫人善心大发让人救了她们。
于秋果喊对方孙妈妈,她是专门给老夫人做家乡菜的,如今负责调教于秋果,做出更符合老夫人口味偏好的菜肴,于秋果正满脸殷切地听着对方的吩咐。
长安心想,这个老夫人应该是南方人,或者是金陵周围的人,所以才有一个单独做专业江浙菜的厨娘,以慰思乡之情。
那孙妈妈看起来也有四十左右了,按照大户人家的行事,是该要早早备下新厨娘的。
只是她扭头看着于秋果,这样的高官之家,怎么没有直接用家生子,而是会用个外来的呢?
马车走得很快,但也花了五天才到的金陵。
听着外面渐渐热闹了起来,车里几人尽管都很好奇,但也没有掀开帘子往外看。
没一会儿就有管事从前面来,吩咐说不进城直接去渡口。又过了两炷香后,马车才停下来,她们几个也都下了车,各自提着包袱,等着前面主子们上船后再走。
长安悄悄抬眼看去,当真是一座好豪华的大船,船上有三层,层层都是雕梁画柱,一眼望过去,登船的梯子宽得都能过马车。
等都上了船后,长安和于秋果被分到了一个小船舱,只有母女俩住一起,到底是方便了许多。
只是船上屋子之间的隔音不太好,所以母女俩偶尔说悄悄话时都会蒙着被子。
饶是这样,也说不了太多。于秋果经常要去老夫人那里伺候,长安也没歇着。
上船后的第三天,就有个面庞莹润,两颊有梨涡的大丫鬟,将她带去了二层的一个船舱内, 交代了另一个丫鬟,教她学好规矩,这样等到京城后就能直接老夫人院子里当值了,省的回去了再被大夫人责罚。
从金陵到京城,不到两个月的时间,长安的学习速度始终保持得不快也不慢。
她到底不是真的小孩子,但怕学得快了怕